如何有效開始采礦:詳盡指南與實用技巧
在數字貨幣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采礦(Mining)這一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坊,還是其他各類加密貨幣,采礦不僅是獲取這些數字資產的重要途徑,也是理解區塊鏈技術的基礎。然而,很多新手面對這個復雜的領域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本文將為你提供一個全面的采礦指南,幫助你從零開始,逐步掌握采礦的技巧和知識。
首先,了解采礦的基本概念至關重要。簡單來說,采礦是通過計算機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來驗證和記錄區塊鏈上的交易。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技術知識和設備支持。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一過程中,挖礦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加。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巧,能夠幫助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中脫穎而出。
接下來,選擇合適的采礦設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對于新手來說,可能會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設備感到迷茫。一般來說,采礦設備可以分為兩大類:ASIC礦機和GPU礦機。ASIC礦機是專門為特定算法設計的設備,具有高效能和低能耗的特點,適合于比特幣等特定幣種的挖礦。而GPU礦機則是利用圖形處理器(GPU)進行挖礦,適合于以太坊等多種算法的幣種,靈活性較高。
在選擇設備時,除了考慮性能外,還需關注電力消耗和成本。電力是采礦過程中最大的開銷之一,因此選擇一款能效比高的設備,可以在長遠的挖礦過程中節省不少費用。此外,考慮到初期投入,二手設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夠以較低的價格獲取相對較高的性能。
一旦選定了設備,接下來就是搭建采礦環境了。首先,你需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地方放置礦機。礦機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通風良好的環境尤為重要。如果設備過熱,不僅會影響挖礦效率,還可能導致設備損壞。此外,確保電源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因電力不穩導致設備重啟或損壞。
在搭建完采礦環境后,你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礦池。礦池是多個礦工共同合作挖礦的平臺,通過集體的算力提高挖礦的成功率。選擇礦池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礦池的規模、手續費、支付方式和信譽等。一般來說,選擇一個規模較大的礦池,可以獲得更穩定的收益。
安裝并配置采礦軟件是下一步的關鍵。根據所選的礦機和礦池,你需要下載相應的采礦軟件,并進行配置。一般來說,采礦軟件會提供詳細的安裝說明,按照步驟進行操作即可。在軟件配置過程中,確保輸入礦池的地址、用戶信息等,這將直接影響到你的挖礦收益。
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對市場動態的關注也是非常重要的。數字貨幣市場波動劇烈,價格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采礦的收益。在了解市場動態的同時,建議定期評估自己的挖礦成本和收益,確保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投資。
此外,學習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也是不可或缺的。網絡安全在數字貨幣世界中顯得尤為重要,保護好自己的錢包和礦池賬戶是每個礦工的責任。建議使用復雜的密碼,并啟用雙重認證,減少被攻擊的風險。同時,定期備份重要數據,以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持續學習和適應新技術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參加相關的論壇、社區和線上課程,能夠幫助你及時獲取最新的信息和技術。同時,與其他礦工交流經驗,分享心得,也是提升自己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采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設備故障、網絡連接問題等。保持冷靜,逐步排查問題,通常能夠找到解決方案。許多礦工在開始時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隨著經驗的積累,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當你逐漸掌握了采礦的技巧,便可以考慮擴大規模。無論是增加礦機數量,還是選擇更高效的設備,都是提升收益的有效方式。然而,擴大規模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成本分析,確保做出理智的決策。
最后,盡管采礦可能會帶來豐厚的收益,但也要記住其中的風險。市場的波動、技術的更新、政策的變化等,都可能影響到你的投資回報。因此,保持理智,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才能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采礦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通過選擇合適的設備、搭建良好的環境、選擇合適的礦池、配置好采礦軟件,并保持對市場的關注,逐步掌握采礦的技巧,你將能夠在這個領域中獲得成功。記住,采礦不僅僅是獲取數字資產的方式,更是對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理解與實踐。希望這篇指南能夠幫助你順利開啟你的采礦之旅!
如何開始挖礦?有挖礦教程嗎?按照COO朱嘉偉老師在《從0到1,全面學透區塊鏈》中提到的,將整個數字貨幣產業劃分為上中下游。上游就是數字貨幣的挖礦,圍繞著數字貨幣的挖礦進行的企業,都是屬于數字貨幣的上游企業。包括礦機的設計、生產;礦場和發電設備的建設、礦池的運營,這些都是比特幣的上游企業。
回顧挖礦歷史,比特幣挖礦總共經歷了以下五個時代:CPU挖礦→GPU挖礦→FPGA挖礦→ASIC挖礦→礦池挖礦
;挖礦芯片更新換代的同時,帶來的挖礦速度的變化是:CPU(20MHash/s)→GPU(400MHash/s)→FPGA(25GHash/s)→ASIC(3.5THash/s)→礦池挖礦(3.5THash/sX)
第一代礦機:主要依靠CPU
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時候,希望人人都可以參與,而不希望有專門挖礦的礦機產生,中本聰就是在挪威的一臺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創世區塊,所以一開始挖礦都是通過CPU來進行的。比特幣剛開始,只有極客和程序猿在挖礦,而且大都是抱著玩玩的態度,所以一開始比特幣挖起來難度非常低,最初的挖礦程序只支持CPU就足夠啦,普通電腦也能快速獲得大量比特幣,而當時比特幣幾乎不值錢。
第二代礦機:主要依靠GPU
隨著比特幣價值逐步增長,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挖礦中來,比特幣全網挖礦的難度也隨著不斷增加,普通的CPU運算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高難度的挖礦算法,于是一塊或者多塊較高端的顯卡組裝的挖礦設備也就誕生了。挖礦也從CPU挖礦發展成為GPU挖礦,CPU擅長邏輯控制和復雜運算,GPU擅長的是大規模并發計算。2011年開始,顯卡挖礦大熱,"一卡難求"的現象時有發生,當時的高端顯卡,全渠道全面售罄,有價無市,那段時間,顯卡價格都隨之暴漲。
第三代礦機:專業礦機
無論是CPU和GPU上運行,早期的挖礦效率都是極其低下,到了2013年左右,專業的挖礦機出現啦,首先出現的是FPGA芯片挖礦機。不過FPGA挖礦機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很快就被ASIC芯片挖礦機所替代,ASIC芯片挖礦機針對SHA-256哈希算法的繁重工作。在強大的ASIC礦機面前GPU礦機也不得不甘拜下風。ASIC簡單的解釋就是專用的集成電路,重點在"專用"這個詞。顯卡GPU更多是為了渲染3D模型,視頻加速,因此其芯片內部擁有很多邏輯單元和控制單元,挖礦只能算是副業。而ASIC芯片則只能進行SHA256哈希值計算,效率更高。因此ASIC礦機的芯片設計相對簡單,成本要比GPU芯片低。因為不用復雜的邏輯控制和其他功能,因此其自身的功耗也要比GPU芯片低很多。ASIC挖礦機是屬于專業挖礦的,也就是說這個機器除了能挖礦之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而且不同的數字貨幣之間的共識算法有所不同,所以彼此之間很難兼容,基本上一種礦機只能挖一種數字貨幣,而無法去發掘其他數字貨幣。
第四代礦機:主要依靠礦池
隨著ASIC專業礦機的出現,全球的算力成級數性遞增,個人挖礦已經不太可能啦,而是出現大型的采取規模集群挖礦。分散的挖礦,低算力的礦工在每個塊里的優勢越來越低,只有很小的幾率獲得份額,礦池可以集中大家的算力,這樣獲得區塊的概率隨之增大,然后礦工根據自己的貢獻而進行分配。
聽完挖礦的發展史,各位是不是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加入到挖礦大軍中,莫著急,讓我給你分析一下挖礦的成本、收益和風險。
02.挖礦的成本、收益和風險
(1)挖礦成本
a.礦機成本:
礦機成本屬于固定的一次性支出,從硬件性能看一臺機器至少可以正常工作3~5年,也就是說礦機的一次性投入,在算力不暴漲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提供3~5年的相對固定的產出。
b.電價成本:
電價成本屬于長期固定支出,電價越低,成本也就越低。中國四川、云南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內蒙、新疆擁有豐富的火電資源,中國的大多數礦場分布在以上幾個省份,長期投入的話,最好找到便宜的電力資源。
c.其他成本:
比如維護成本:礦機故障維修,非正常狀況下的停機等,比如場地成本,礦場租賃場地需要支付的成本等,比如維護人員的工資成本等。
(2)挖礦收益:
挖礦收益來源分兩部分,即區塊獎勵和交易費獎勵。
a. 區塊獎勵:
開始時為2009年1月每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每四年衰減一半,2012年11月減半為每個區塊獎勵25個比特幣,2016年再次減半為每個新區塊獎勵12.5個比特幣,2020年會再次減半,依次類推,直到2140年之后就不再有區塊獎勵啦。
b.交易費獎勵:
每筆交易都可能包含一筆交易費,交易費是每筆交易記錄的輸入和輸出的差額。在挖礦過程中成功"挖出"新區塊的礦工可以得到該區塊中包含的所有交易"小費".目前,這筆費用占礦工收入的0.5%或更少,大部分收益仍來自挖礦所得的比特幣獎勵。然而隨著挖礦獎勵的遞減,以及每個區塊中包含的交易數量增加,交易費在礦工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將會逐漸增加。在2140年之后,所有的礦工收益都將由交易費構成。
(3)挖礦的風險:
a. 算力暴漲:
算力暴漲是挖礦投資最大的風險,算力增加導致挖礦難度增加,導致收益減少,但由于自由市場中,無法避免競爭,算力增加的風險是可以被接受的。
b. 幣價下跌:
幣市和股市一樣也存在漲跌,牛市價格高,熊市價格低,當價格低到無法承擔電費時,挖礦就無利可圖,挖礦投資就無法繼續。不過根據測算,電費5毛,幣價20000以下才可能虧本,現在的幣價接近40000,除非有特殊原因短期內幣價下跌到20000下方的可能微乎其微。
c.系統風險:
比如分叉,比如從BTC分叉出了BCH,由于分叉的風險導致幣價下跌,挖礦收益銳減。但是由于鑄幣和記賬是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工作,分叉之后的競爭幣也是需要礦工來完成鑄幣和記賬的過程,所以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礦工來工作,相應的幣種就會提供的更多的區塊獎勵和交易手續費。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BCH分叉后礦工在BTC和BCH中間切換來保證了利益的更大化,系統風險反而成為了礦工增加收益的機會。
d.政策風險:
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公開支持比特幣,比如日本,韓國等已經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中國央行等五部委在2013年12月5日下午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雖然定義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虛擬商品,但承認了投資比特幣的合法化,即: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內蒙烏海等地區政府牽頭支持成立挖礦為主的大數據產業園,也反映了政府對于區塊鏈投資的支持態度。
綜上,投資挖礦的風險除了算力暴漲之外,其他的幾種風險同樣也是區塊鏈投資中所要承擔的風險,系統性風險中由于工作量證明的幣種中都需要礦工,反而給礦工提供了更多盈利機會,保證了挖礦收益的相對穩定,所以投資挖礦是區塊鏈投資中相對低風險的投資。
聽過了我的成本、收益和風險的分析,你覺得對于挖礦已經有數啦,覺得收益完全可以覆蓋成本,并能承擔風險,那么就可以買礦機加入礦池,準備賺錢啦。且慢,聽我給您分析一下如何挑選一臺好的礦機,如何加入一個好的礦池
03.礦機
現在做礦機的企業基本都是做芯片起家,礦機由芯片、散熱風扇、電池等等部件構成,其中決定這臺礦機能不能挖出更多幣的核心的部件就是芯片。目前市面上礦機大概有幾千種,那么多種礦機,如果想挖礦,該如何挑選礦機呢?選擇礦機一看算力,二看功耗,三看歷史口碑,包括機器穩定性、售后服務情況等。算力就是一臺機器進行運算的能力,也就是這臺機器能夠每秒進行多少次哈希運算。目前主流比特幣礦機的算力為14T,也就是每秒進行1410^13c次哈希碰撞。
目前市面上口碑還不錯礦機主要有,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阿瓦隆礦機以及翼比特礦機。具體的型號、算力、功耗、價格,各位可以上其公司官網的自行查詢:
比特大陸,螞蟻礦機,
阿瓦隆礦機,
翼比特礦機, (未找到官網,此為銷售網頁)
04.礦池(Mining Pool)
什么是礦池呢?礦池是一個把大家的算力結合到一起挖礦的軟件,然后根據大家提供的算力大小來平均分配挖到的幣。所以礦池挖礦的過程是把我們自己的算力提供給礦主,礦主用我們的算力去挖礦,挖到的礦其實是存在礦主的錢包當中,然后礦主在根據我們提供算力的比例,給我們的錢包支持相應的扣除稅費的費用。一句話,可以將少量算力合并聯合運作的方法,使用這種方式建立的網站便被稱作"礦池"(Mining
Pool)。
截止2017年11月,全球算力排名前五的比特幣礦池有:AntPool、BTC.com
、BTC.TOP、ViaBTC、F2Pool,目前全球約70%的算力在中國礦工手中。
不同的礦池除了大小不同,網站不同之外,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礦池的分配方式。目前礦池的分配方式主要有:"PPLNS、PPS、PROP"三種。
PPLNS模式(Pay Per Last N
Shares),根據過去的N個股份來支付收益。這意味著,所有的礦工一旦發現了一個區塊,大家將根據每個人自己貢獻的股份數量占比來分配區塊中的貨幣。在PPLNS模式下,根據實際獲得來結算,挖到了區塊,大家才分紅;沒有挖到區塊,則大家什么都沒有。而且具有一定的滯后慣性,你的挖礦收益會有一定的延遲,剛加入的時候,則收益比較低,而退出礦池后依然還會得到一些分紅收益,直到你的份額被結算完畢為止。
PPS模式(Pay-Per-
Share),該方式為立即為每一個share支付報酬。該支出來源于礦池現有的比特幣資金,因此可以立即取現,而不用等待區塊生成完畢或者確認。這樣可以避免礦池運營者幕后操縱。這種方法減少了礦工的風險,但將風險轉移給了礦池的運營者。運營者可以收取手續費來彌補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PROP模式是:礦池經過120次確認產生真正區塊后,會把比特幣按每個礦工的貢獻分配給礦工,這種模式更符合比特幣區塊的產生。礦池產生真正區塊是由概率決定的,從長遠來看,這兩種模式挖出的比特幣數量是一樣的。
雖然介紹了三種礦池分配模式,選擇何種礦池,還是根據礦工手中的算力來均衡。如果你的算力較小可選擇PPS分配模式的礦池;
如果你算力中等可選擇PPLNS分配模式的礦池;如果你算力非常大,那建議可以直接搭建自己的礦場,而不必再加入到礦池。當然無論哪種選擇,都是盡量選擇大算力礦池,雖然從長遠來說,收益都是一樣的,不過減少波動性,讓收益變的穩定起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