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礦工:新冠疫情下的潛在“殺手”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體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會交往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加密貨幣的興起以及加密礦工的角色也日漸顯露出其復雜性和潛在的危害。加密礦工,作為加密貨幣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存在不僅關系到數字經濟的未來,更可能在無形中成為疫情傳播的“殺手”。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一話題,揭示加密礦工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多重影響。
首先,加密礦工的工作環境極為特殊,通常是在封閉的礦場內進行。這些礦場通常會集聚大量的設備和人力,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在疫情初期,許多國家采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導致礦工們不得不在礦場內長時間工作,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礦工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病毒極有可能在礦場內迅速傳播,造成一場集體感染。這一現象在某些地區已經得到了印證,某些礦場因疫情被迫關閉,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加密貨幣的市場波動性極大,礦工們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在疫情期間,許多礦工為了追逐高額的收益,選擇在礦場內加班加點,甚至不惜冒著感染風險。這樣的行為不僅對他們自身的健康構成威脅,也可能對周圍的人群造成影響。比如,在某些礦區,由于礦工們頻繁進出,難以保持良好的防疫措施,最終導致了疫情的蔓延。這種現象的背后,折射出加密貨幣行業在疫情期間的無序與盲目。
再者,隨著加密貨幣的普及,礦工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很多人為了追逐利潤,紛紛投身于加密礦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往往忽視了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許多新手礦工為了節省成本,選擇在家中進行礦業操作,甚至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參與。這種行為雖然看似增加了樂趣,實際上卻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根據一些報道,某些家庭聚會因礦工的參與而引發了新冠疫情的擴散,成為了疫情傳播的“隱患”。
除此之外,加密礦工的社交網絡也在疫情期間發生了變化。在疫情之前,礦工們往往通過線下聚會、交流會等方式分享經驗和技術。然而,疫情的爆發使得這些社交活動受到限制,礦工們不得不轉向線上平臺進行交流。雖然線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信息的傳播,但也導致了一些安全隱患的出現。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假信息,誘騙礦工參與虛假的礦業項目,從中獲利。這種情況下,礦工不僅面臨著經濟損失,還可能因為信息泄露而遭受進一步的損失。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加密礦工的角色愈發復雜,既是數字經濟的推動者,同時也可能成為疫情傳播的助力者。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遏制疫情的傳播,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對加密礦工進行監管,要求其遵循嚴格的防疫措施。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礦工自身的健康,也是為了維護社會的整體安全。
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加密礦工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其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在疫情期間,他們既要承擔起經濟發展的責任,也要時刻保持警惕,防范潛在的健康風險。只有在保護好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動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應該繼續關注加密礦工在疫情下的表現與變化。隨著全球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加密礦工的角色也將愈加重要。我們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能夠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確保每一個人的健康與安全。這樣,才能在后疫情時代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參與抗疫。區塊鏈行業中,鏈圈積極開發相關平臺,助力防疫物資的上鏈追溯;一直沒有找到“用武之地”的礦圈,最近卻開始行動起來,貢獻算力,尋找病毒的潛在治療方案。
名為Folding@home的工程在3月15日,發起了一個合作計劃,允許全球各地礦工,通過貢獻自己的算力,來幫助模擬新冠病毒蛋白的動態變化,從而找到該病毒的潛在治療方法。
挖礦可以幫助尋找新冠病毒療法?
事實上,Folding@home早在2000年10月1日就已正式啟動,是一個研究蛋白質折疊、誤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分布式計算工程,由斯坦福大學化學系的Pande小組主持。
病毒也含有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抑制我們的免疫系統并自我繁殖。要更深入地研究新冠病毒,便需要知道這些病毒蛋白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設計能阻止它們的療法。目前有許多其他確定蛋白質結構的實驗方法。盡管功能強大,但它們只能顯示蛋白質日常形狀的單一快照。而蛋白質還有很多會運動的部分。Folding@home的專長正是使用計算機仿真模擬,來研究蛋白質的運動部分,從而捕獲了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訪問的有價值的信息。
其實,不僅僅是新冠病毒,Folding@home發起過很多類似的項目。比如先前就已在抗擊埃博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因此這次發起的行動很有可能有助于為新冠病毒尋找有價值的治療解決方案,也成為了加密貨幣挖礦圈當前熱門的話題。
然而,了解蛋白質活動過程需要龐大的算力來運行仿真模擬程序,因此需要來自于外部的力量一起助力,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Pande小組表示:“如果我們得到
100.000 個GPU,那么算力會增加5-10倍。”
Folding@home在此次針對冠狀病毒的官方公告中表示:你所運行的每一個仿真模擬程序,都像是一張彩票。我們買的彩票越多,中獎的概率就越大。
很明顯,PoW加密貨幣礦池將是Folding@Home項目的理想志愿者。在PoW共識機制下,區塊鏈的記賬權與礦工節點的算力成正比,即算力越強,挖到礦的概率就越大。
雖然早期通過個人電腦的算力挖礦時期已經過去,而且壟斷比特幣算力的ASIC礦機沒辦法參與,但是GPU挖礦設備也擁有強大的算力,而目前以太坊上依然有許多GPU礦工,這會是Folding@Home的寶貴資源。要知道以太坊基本上是地球上最大的GPU算力來源了。同時,比特幣礦工若有閑置的舊GPU挖礦設備也可以參與貢獻算力。而部分小礦幣礦工,只要符合要求,也是可以參與的。
再加上由于最近股票和加密市場崩潰,對于小型礦場或私人加密貨幣礦工,比特幣或以太坊的挖礦電力成本目前超過了其能夠產生的收入,所以許多加密礦工們多出了不少閑置的計算資源,可以投入到Folding@home的活動中。
哪些區塊鏈項目已參與?
Folding@Home的總監Gregory Bowman在最近的Reddit
AMA中透露,該項目目前有40萬臺計算機在為研究做貢獻。他表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之前,我們就已有大約3萬名用戶。在過去的兩周中,有40萬名志愿者加入了Folding@Home。”Folding@Home捐助者數量在四個星期內增加了1200%。目前,加密貨幣挖礦上下游產業的許多項目都有加入到這次針對新冠病毒的活動中來。
美國最大的以太坊(ETH)礦工Coreweave就已轉移了大約6.000個GPU的算力。Coreweave的CTO估計,捐贈的資源相當于以太坊總算力的0.2%。這些算力放在平時每天可以賺取28個ETH。不過Coreweave并不在意這些損失,反而希望這些GPU算力可以幫助找到解決新冠病毒的方法。
Coreweave的聯合創始人Brian
Venturo表示,當第一次聽到Folding@Home的計劃時,他二話不說就決定支持。事實上,他們立即就搭建起了一個測試網,并在幾分鐘內跑了起來。Coreweave目前已把自身一半的算力分享給了新冠病毒研究。
比特幣礦池小巨頭魚池f2pool也不遺余力地在社區中宣傳這個活動。此前,魚池發推表示:“雖然ASIC礦機沒辦法參與,但是社區能任何成員都可以使用GPU參與挖礦,我們推薦礦工們來看一下Folding@home這項活動。”隨后又轉載了Zcoin征集閑置算力資源的推特,并評論:“在這段艱難的時期,我們全心全意支持從挖礦到'folding'的轉變。你可以加入Zcoin團隊。我們礦池的參與了Folding@home項目的團隊,如果希望我們分享活動鏈接,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與此同時,區塊鏈平臺Tezos社區決定鼓勵用戶貢獻自己的閑置算力到新冠病毒的醫療研究中,它的發人員Johann
Tanzer組織了一個獎池,目前已經積累了約415個XTZ。其中驗證人LetzBake捐助了其中約一半的金額,剩下的由一些個人捐助。該獎池預計會隨著時間增長價值。這項活動發布后,大家的積極性超出了預期。約有20組的Tezos礦工開始貢獻自己的算力。Tanzer表示會在3月30日把獎勵頒給表現最好的團隊,他承諾該獎勵價值將約為15
XTZ。
和新冠病毒的抗爭還來到了芯片領域。美國GPU芯片制造商英偉達提出一項提議,請求所有用戶使用其計算機資源來幫助抗擊冠狀病毒。英偉達還呼吁其他游戲行業公司加入此Folding@home,例如Steel
Series、NZXT和Razer、Intel
Gaming和MSI還對NVIDIA在Twitter上發布的帖子做出了回應。盡管該邀請是針對游戲玩家,但由于用于挖礦的技術和硬件資源數量眾多,加密貨幣礦工也可以參與該提議。
還有其他一眾加密貨幣項目紛紛參與到Folding@home的計劃中來,比如為參與貢獻算例的礦工建立獎勵池的BitCash,直接對該計劃進行捐贈的去中心化計算網絡Golem,對參與者進行連續獎勵的Curecoin(CURE)和Foldingcoin(FLDC)……不一而足。
這些加密貨幣項目有的直接放棄了挖礦收入,轉而將算力投入病毒蛋白質活動的仿真模擬中,嘗試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有的通過直接捐款給Folding@home,支持其軟硬件開發維護以及實驗測試;有的通過創新激勵機制,調動更多社區成員參與;也有眾多項目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來呼吁人們一起參與到這個事業中。
在全人類面對的挑戰面前,加密共識達到空前一致。
科研PoW挖礦是否可行?
Reddit上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開發一種可以邊挖礦邊解決科研問題的加密貨幣。
主持Folding@home的Pande小組卻對此表示:這比看起來要難得多。“理想的情況是設計出對科研有用的PoW機制。要做到這一點具有挑戰性,因為我們所關心的事情必須是難以計算,但易于驗證的。”人們似乎不可能交易Folding@home參與者完成的每一單位的工作,并賦予它們對應的貨幣價值,因為沒有像區塊鏈瀏覽器一樣支持交易驗證和跟蹤的功能。
因此,很難將以下這三個因素結合在一起——科學的相關性,計算的難度和容易的驗證。Pande小組表示:“最后兩者通過哈希可以做到,前兩者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做到。但是驗證很難。”
Folding@home之類的項目的問題還在于,激勵是長期的,并且更難量化。相反,加密貨幣礦工的回報是有形且頻繁的。人類喜歡快速、簡單的獎勵。斯坦福大學團隊試圖通過積分來激勵參與者完成的每一單位的工作。它邀請人們創建團隊,并在全球范圍內相互競爭,這種方式像極了比特幣挖礦。
盡管他們在中本聰寫比特幣白皮書之前就做了這么長時間,但我們依然可以將這種方式比作一個礦池。然而,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將人們對于收益的追求和蛋白質科研相結合。
有人認為應該開發高級挖礦軟件,該軟件允許用戶在加密貨幣挖礦和像Folding@home這樣的項目之間,分配GPU處理時間。然后,他們便可以花最小的力氣用GPU邊做好事邊挖礦。
從目前情況來看,參與Folding@home的用戶和機構依然是在用愛發電,但這不也正是慈善的本質嗎?在各大坐擁龐大算力、資源等條件的加密貨幣項目,帶頭參與到這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作為普通人,其實也可以貢獻自己身邊設備的算力。
正如Folding@home的字面中文翻譯“在家折疊(蛋白質)”一樣,只要你擁有GPU算力,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一點,也可以很方便地在家就幫助到科學家的研究。可能正好因為你的貢獻,而將全人類從疫情的苦海中解放出來。
能夠參與到這一偉大的事業中來,想想就激動人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密礦工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許多礦工主動采取措施,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和衛生。比如,定期對礦場進行消毒,確保設備的通風和空氣流通。同時,他們也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定期進行核酸檢測,確保在工作期間不帶來感染的風險。這種意識的提升,標志著加密礦工們在疫情期間所經歷的轉變。
然而,單靠礦工自身的努力并不足以根治這一問題。政府和行業組織也應當發揮作用,加強對礦業的監管與指導。通過建立健全的防疫機制,保障礦工的健康與安全,才能有效地防止疫情的擴散。此外,行業內的企業也應當加強對礦工的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防疫能力,從而在整個行業內形成良好的防疫氛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