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金額標準
1. 基礎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
- 3000元至1萬元以上:達到"數額較大"標準,可立案追究刑事責任(對應刑法第266條)。
- 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可能將標準提高至5000元或更高。
2. 特殊情形
即使未達上述金額,若存在以下情況仍可能立案:
- 詐騙團伙作案、多次作案或涉及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
- 有證據表明嫌疑人可能繼續實施詐騙;
- 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如受害人自殺、重大財產損失等)。
二、虛擬貨幣案件的特殊性
1. 價值認定
由于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大,警方通常按受害人實際投入的法幣金額(如人民幣)計算損失,而非案發時的幣價。
2. 證據準備
需提供完整證據鏈,包括:
- 交易記錄(銀行流水、平臺轉賬截圖);
- 與詐騙方的溝通記錄(聊天記錄、郵件);
- 平臺注冊信息、推廣材料等。
三、報案流程建議
1. 立即行動
發現被騙后應第一時間到所在地派出所報案,無需等到損失累積到特定金額。
2. 跨區域協作
若涉及境外平臺或團伙,警方可通過國際合作機制處理,但需受害人配合提供線索。
3. 注意事項
- 保留所有原始證據(勿僅提供截圖);
- 可同時向國家反詐中心(96110)舉報;
- 警惕"二次詐騙"(如聲稱能追回損失的黑客或律師)。
四、法律提示
根據2021年央行等十部門《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境內虛擬貨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但詐騙行為本身仍屬刑事犯罪。即使投資行為存在違規,受害人仍有權就詐騙報案。
重要提醒:虛擬貨幣詐騙往往涉及復雜資金流向,越早報案越有利于凍結贓款。建議受害人不要因金額"較小"而放棄維權,累計詐騙金額達到標準同樣可立案偵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