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客坊 崩了"的招牌還掛在墻上,只是已經落滿了灰塵。這家開在巷子深處的小面館,曾經是整條街上最熱鬧的地方。
記得第一次走進來客坊,是被門口飄來的香味吸引的。老板娘站在灶臺前,手里的長筷子在滾燙的面湯里翻飛,動作嫻熟得像在跳舞。"來啦?"她頭也不抬地招呼道,"找個位置坐,面馬上好。"
店里的桌椅都是老舊的木頭制品,桌面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墻上貼著發黃的老照片,記錄著這家店二十多年的變遷。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張全家福,年輕的老板娘抱著剛出生的孩子,笑得燦爛。
每天清晨四點,老板娘就起來熬湯底。她說這是她父親傳下來的秘方,要用豬骨熬足八個小時。我常常坐在角落的位置,看著晨光透過霧氣朦朧的玻璃窗照進來,老板娘的身影在氤氳的熱氣中若隱若現。
去年冬天特別冷。有天我發現老板娘揉面的動作變得遲緩,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沒事,"她擺擺手,"就是有點感冒。"但第二天,來客坊破天荒地沒開門。后來才知道,老板娘住院了。
再見到她時,是在醫院的病房里。她瘦了很多,卻還在念叨著店里的那鍋老湯。"得讓人看著火候..."她虛弱地說。我注意到她的手指關節腫大變形,那是長年累月揉面留下的痕跡。
上個月路過時,發現來客坊的大門緊鎖,門上貼著"停業"的告示。鄰居說老板娘的女兒接她去外地養病了,這間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就這樣靜悄悄地關上了門。
現在每次經過那條巷子,我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空氣中似乎還飄著那股熟悉的面香,耳邊仿佛還能聽見老板娘熱情的招呼聲:"來啦?找個位置坐,面馬上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