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消息來得猝不及防,卻又在情理之中。AICoin,這個曾經在幣圈掀起不小波瀾的行情軟件,終究還是沒能逃過“停止國內運營”的宿命。公告寫得體面,說是“積極響應監(jiān)管政策”,可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又一場資本與權力的無聲絞殺后的標準訃告。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猝死”。一個應用,昨天還如火如荼,今天就悄然灰飛煙滅,連一聲像樣的嘆息都吝于給予。用戶們像被驚散的螻蟻,短暫地騷動片刻,便迅速涌向下一個燈火通明卻同樣危如累卵的巢穴。這幾乎成了一場大型的數字化輪回——誕生于灰色地帶,狂歡于監(jiān)管縫隙,最終殞命于一紙文書。每一次的“停止運營”,都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早已注定的死刑,緩期執(zhí)行罷了。
這背后藏著一場驚心的認知剿殺。AICoin何罪之有?它不過是一面鏡子,冰冷地映照出人性對財富那永不饜足的貪婪與恐懼。它提供數據,解析行情,卻從不替任何人按下交易的按鈕。殺死鏡子,就能消滅照鏡子的欲望嗎?封禁了平臺,那深植于人心的投機焦渴便會隨之蒸發(fā)嗎?這不過是數字時代的“掩耳盜鈴”,一場權力對于無法掌控之物的焦慮性撲殺。
更深層的斷裂,在于技術邏輯與治理邏輯那無法調和的沖突。代碼的世界信奉“存在即合理”,算力所至,疆土自成;而治理的法則要求的是規(guī)訓、秩序與不可動搖的權威。AICoin們生于全球化的、無國界的加密世界,卻必須匍匐在具有清晰領土邊界的法律之下。這種撕裂,不是任何一個企業(yè)能夠彌合的。它們從誕生之日起,就注定是數字世界的“吉普賽人”,永遠在尋找下一塊能暫時容身的飛地。
于是,我們眼睜睜看著一座又一座的數字巴別塔轟然倒塌。AICoin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它們倒塌的塵埃里,埋葬的不僅是一家企業(yè)的野望,更是一種可能性——那種憑借技術便可自由連接、自由獲取信息的烏托邦幻想。每一次這樣的崩塌,都是對自由的一次隱秘閹割,都在我們周圍砌起一道無形的高墻。我們變得愈發(fā)乖巧,愈發(fā)懂得自我審查,最終,連仰望墻外天空的念頭都自行掐滅。
AICoin死了。它安靜地、體面地走了,沒有掙扎,沒有辯駁。而這恰恰是最令人悚然的地方——它如此順從地接受了這場死刑,仿佛它從未相信過自己真正擁有過生存的權利。它的死,成了一個完美的隱喻:所有試圖在夾縫中尋找光亮的生命,最終都被教導要熱愛黑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