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復雜的問題,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法律風險。總的來說,結論是:
在中國境內,任何與DMOD幣等虛擬貨幣相關的商業活動、發行、融資(ICO)、交易(買賣)和兌換服務都是非法的。個人持有虛擬貨幣本身不違法,但不受法律保護,且進行上述非法活動將面臨巨大風險。
下面我們從幾個層面來詳細解釋:
1. 中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立場
中國政府,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等十部委,在2021年9月24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份文件是目前中國對虛擬貨幣最明確、最嚴格的監管綱領。其核心要點包括:
* 明確虛擬貨幣的屬性: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及DMOD等所有其他代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 定性相關業務為非法金融活動:虛擬貨幣兌換、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撮合服務、代幣發行融資(ICO)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業務,一律被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嚴格禁止,堅決依法取締。
* 境外交易所向境內居民提供服務也屬非法:對于相關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境內工作人員,以及明知或應知其從事虛擬貨幣業務,仍為其提供營銷宣傳、支付結算、技術支持等服務的企業和個人,將被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基于以上政策,Poly Bridge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跨鏈橋協議,其功能涉及虛擬資產的轉移和兌換。任何在中國境內為其提供宣傳、技術服務、支付通道或吸引中國居民使用的行為,都可能被認定為參與了非法金融活動。
2. DMOD幣和Poly Bridge的具體情況
* DMOD幣:它是某個特定項目(如Duelist Meta)的實用型代幣或治理代幣。無論其具體用途是什么,在中國法律的框架下,它都被統一歸類為“虛擬貨幣”。
* Poly Bridge:這是一個工具,允許用戶將代幣(如DMOD)在不同區塊鏈(如Polygon和Ethereum)之間轉移。這個過程本身就涉及了不同鏈上資產的“兌換”和“轉移”。雖然協議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但用戶通過它進行操作,尤其是在中國境內,其行為依然受到中國法律的約束。
3. 個人持有與交易的風險
* 個人持有:法律并未明文規定個人持有虛擬貨幣是犯罪行為。你可以自己保管你的私鑰和資產。但是,一旦你的資產因被盜、被騙、交易所倒閉或協議漏洞(例如Poly Bridge曾被黑客攻擊過)而丟失,你將無法尋求中國法律的保護。法院不會受理此類因投資虛擬貨幣而產生的財產糾紛。
* 個人交易:個人通過境外平臺(如Uniswap等DEX)或OTC(場外交易)進行買賣,雖然執法難度大,但這種行為本身處于灰色地帶,且風險極高。不僅可能面臨資金損失(被騙)、銀行賬戶被凍結(因收到涉案資金)的風險,如果交易規模巨大或以此為業,還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總結與建議
| 行為 | 在中國是否合法? | 風險提示 |
| :--- | :--- | :--- |
| 開設交易所/為交易提供平臺 | 絕對非法 | 涉嫌非法經營罪、非法集資罪,將面臨刑事處罰。 |
| 發行代幣(ICO)、募資 | 絕對非法 | 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 |
| 為項目做宣傳、拉人頭 | 絕對非法 | 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金融活動的共犯,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
| 個人通過境外平臺買賣 | 不受法律保護,且可能違法 | 資產損失風險極高,銀行賬戶可能被凍結,大額或頻繁交易可能被調查。 |
| 個人使用Poly Bridge等工具跨鏈 | 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 需自行承擔智能合約風險、技術風險和資產丟失風險。 |
| 個人單純持有(不進行非法活動) | 不違法,但不受法律保護 | 資產安全需自己負責,發生糾紛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
給你的建議:
1. 深刻理解政策風險:在中國,虛擬貨幣的投資和交易活動背負著巨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和法律風險。這不是一個受鼓勵和保護的領域。
2. 謹慎評估技術風險:即使不考慮法律問題,Poly Bridge等DeFi協議本身也存在智能合約漏洞、黑客攻擊等風險。
3. 保護個人信息和資產: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境內的虛擬貨幣宣傳、投資建議或“拉人頭”項目,警惕傳銷和詐騙。
4. 尋求合規投資渠道:如果希望進行投資,應優先考慮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合規金融產品。
總之,從任何角度來看,在中國從事與DMOD幣等虛擬貨幣相關的商業活動都是非法的,個人參與也面臨極高風險且不受法律保護。請務必保持警惕,以安全為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