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一頭連著“民”,一頭連著“政”,簡短二字便可看出民政是包含著“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國家的政策方針、惠民利民政策送進千家萬戶,解決一件件社會關注、群眾期盼的民生問題的一項工作。
作為一名剛加入鄉鎮民政工作快2個月的新民政人,對于民政工作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鄉鎮民政工作內容具有涉及面廣、專業度高的特點。對于民政工作的理解不像是剛入職時認為的:做一做民政系統,點一點鼠標,敲一敲鍵盤這樣而已。數字民政系統僅僅是民政工作社會救助板塊的輔助工具,可以借助數字民政這個系統平臺,將鄉鎮的救助對象或者可能需要救助的對象,納入系統統一監測,協助社會救助的工作更加標準化、規范化。隨著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逐步的了解,我更加意識到,在社會救助系統的背后,是千千萬萬的需要救助的家庭,是面臨的各種不同“困境”的救助對象。光是坐在辦公室里點點系統遠遠是不夠的,他們的實際情況還需要“鐵腳板”的配合,數據 實地考察的方式,才能掌握更加全面、真實的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時,反復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民政工作服務民生、連接民心,不但關系社會安定團結,更是衡量人民群眾生活幸福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新時代新形勢下,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不斷錘煉自身的業務本領,多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民政是為民之政,民政工作的核心是為民。作為民政基層工作者首先必須常懷為民之心,時刻把群眾的困難記在心上,把為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服務對象辦好每一件事。面對群眾的困難,第一時間應該是設身處地的體貼群眾、關心群眾,以刻不容緩的行動為群眾解決困難,始終做到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幫民所需。其次,要經常性走村入戶,調查掌握實際情況,特別是對各項惠民利民措施及相關的救助幫扶措施進行宣傳及解讀。群眾對于政策,可能不知道有沒有、具體是怎么規范的。作為基層干部,就要做好政策宣傳員和講解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惠民政策落實好,將民政工作做扎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中。
民政工作面廣線多,這就要求基層民政工作者有扎實的本領,將各項民政工作做實做細。在工作中要勤學善思,主動學習民政相關的政策,多向有經驗的老同事學習優秀的工作經驗,多向縣級部門同事請教問題,做到政治方向明、法規政策熟、業務技能精。面對困難群眾的訴求,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嚴謹論證,對不符合政策的要耐心細致的解釋答復,對符合政策的要認真仔細的幫助及時辦理。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堅持學以致用,才能把鄉鎮民政工作的各項細節都做好,才能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9月有幸與領導一同參加縣里的會議,遇到之前在鄉里做民政工作的同事,了解到這位同事的優秀經歷,深刻體會到優秀同事的過人之處,也暗暗激勵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執行上的有心人。一是多思考。根據工作量、緊急程度和自己對任務的熟悉程度進行統籌安排,排列輕重緩急,將每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干步驟,優化時間分配,避免出現應接不暇的狀態。二是多溝通。工作中培養系統思維,在涉及多部門、多環節的工作任務,要及時主動對接,加強溝通和配合。三是多總結。對工作中的不足進行定期分析,比如目前除了社會救助,也涉及養老、兒童、鄉鎮地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但這部分工作還是停留在完成基本的“工作表格”上,對于這些板塊的工作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總結細化,加強對工作的理解。
民生無小事,事事關民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帶著使命、帶著責任、帶著感情,腳踏實地做好民政救助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