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我毅然辭去了城市的工作,返回家鄉,成為了一名肩負使命與責任的大學生回村干部。這不僅是職業生涯的新起點,更是對我的一次重大考驗。初到崗位時,我的心情可謂喜憂參半:興奮于能投身農村基層,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又擔憂自己能否適應新環境,順利開展工作。
記得初入村委辦公室,村支書熱情地向我介紹了每位村干部及工作紀律。兩委干部們則詳盡地分享了村內情況及各自負責的區域。村支書談及改善人居環境、亮化工程及拓寬公路主干道的規劃,其中不乏五年內的長遠打算。從他們激昂的發言和積極的獻策中,我感受到了昂揚的斗志、團結的氛圍以及建設鄉村振興的堅定決心。那一刻,我深知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渴望了解并融入這個集體,但長期不在村中生活,導致我對村情了解有限,影響了工作效率。為了迅速轉變角色,我積極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摸清產業發展狀況,梳理群眾需求;宣傳惠農政策,為村民帶去實惠;空閑時則整理全村戶籍人口信息。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近四年來,我積極參與村上各項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熟悉工作流程,逐漸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從對農村工作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獨當一面,這段經歷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堅持多做事、做實事,傾聽村情民意。通過多學、多問、多記,我深入了解了全村人口、耕地面積、黨員構成等基本情況,為村務決策提供了充足依據。
勤動手、勤跑腿,甘當人民群眾的“勤務員”。基層工作的核心在于服務,我親自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與村民一起清理死角,用實際行動感染他們。疫情期間,我主動請求住在村委會,與兩委干部并肩作戰,為居家隔離的村民采購生活必需品,為老人購買藥品并及時送達。
勤思考、重細心、多貼心,做好村級事務統計員。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我及時整理信息,分類處理,確保工作有條不紊。同時,我注重團隊協作,與村干部共同制定發展規劃,與村民一起開展文化活動,呈現出1 1>2的效果。
“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逐漸掌握了做好村級工作和服務群眾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我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為村莊的發展和群眾的幸福貢獻更多力量。我將牢記使命和責任,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全身心投入到村級工作和服務群眾中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