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好小微企業,10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即將出臺《關于牢固樹立監管為民理念、推行服務型執法的指導意見》和《市場監管執法行為規范》,進一步規范執法監管行為。結合內容來看,此番表態回應了小微企業當下面臨的熱點問題,條分縷析,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一是細化裁量基準,促進過罰相當。當前,市場監管領域執法經常需要用到自由裁量權,但目前自由裁量缺乏統一標準,各地各自為政,甚至出現某些地方機械執行,導致小事重罰,過罰失當的新聞見諸報端。此次市場監管總局提出將完善市場監管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體系,推動行政執法標準跨區域銜接,實施指導性案例制度,促進執法尺度統一。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或者從輕、減輕處罰。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危害公共利益,挑戰道德底線,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二是優化執法方式,體現執法溫度。一直以來,市場監管領域處罰不是目的,核心是如何讓經營戶規范、守法經營。當下,很多個體工商戶法律知識欠缺,違法而不自知。此次市場監管總局提出要充分運用說理式執法文書和語言,對案件當事人講清楚違法事實、處罰依據、救濟渠道,努力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完善懲戒和教育相結合的執法流程,堅持事前普法、事中說理、事后釋疑,建立健全案后督導服務、整改核查、困難幫扶等機制,引導當事人自覺履行處理決定、改正違法行為。
三是規范日常監管,做到無事不擾。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過度檢查是當下許多企業和單位的心病,檢查同一問題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檢查資料大同小異,企業派專人陪同,影響自身經營。總局提出要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運用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堅決避免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過度檢查。加強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科學運用風險等級,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對持續保持良好信用的企業無事不擾。加快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和聯合抽查,推動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真正減輕企業負擔。
四是加強普法服務,推動企業自律。當下職業舉報人對小微企業的頻繁舉報,既是企業負責人的心病,也是基層執法人員面臨的難題。許多職業舉報人角度刁鉆,對某些領域法律法規做細致研究,部分小微企業一不留神就被盯上。因此,總局提出要把做好普法工作作為監管執法的前提和基礎,把預防違法行為發生、服務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作為法治監管的重要任務,運用普法教育、行政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糾偏扶正、防微杜漸。要在個案中深入研判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對同類企業進行提醒、預警、敦促,促進廣大企業自覺守法經營。
當下,民營經濟發展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作為與小微企業打交道最頻繁的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既要做好執法者,維護公平正義,又要做好服務者,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漢陽區琴斷口街道市場監管所 龐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