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上強調,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和國家性質,牢記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讓全體人民在共同奮斗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時代啟華章,日月開新元。黨員干部要勇于做出向“下”的姿態,堅決摒棄官本位思想,不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作決策,不坐等基層上門來“求教”;要深入基層“零距離”貼近群眾,做到“嘴里是鄉言俚語”“腳下是田間地頭”“心中是人民至上”。
從“臺上宣講”到“臺下互動”,讓黨的聲音潤民心,做基層干部的“貼心人”。群眾在哪里,宣講就在哪里。基層干部要深入農家院子、村頭巷尾、大樹下、鄉村祠堂、田間地頭等基層一線以“鄉言俚語”“拉家常”的形式,助力人民群眾讀懂黨的創新理論,把“大理論”變成“家常小事”“大政策”變為“身邊小事”,著力實現黨的政策深入人心。要摸清基層群眾關心什么、在意什么、期盼什么,“量體裁衣”制定宣講內容,引發基層群眾共鳴、凝聚共識的作用。要多用身邊故事、親身經歷、切身感悟,將黨的好政策“零距離”傳遞到群眾的心窩里。
從“被動坐診”到“主動出診”,在群眾身邊紓民困,做群眾的“代言人”。“群眾在哪里,目光就鎖定在哪里;矛盾在哪里,腳步就走向哪里;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基層干部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要主動下沉基層一線,將群眾工作重心下移,善坐群眾的“矮板凳”,零距離與群眾促膝談心,上門“聽民聲、找問題”,察民情、聚民意、化民憂,變“被動等事” 為“主動找事”,在群眾的“家門口”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落到實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以“端坐會場”到“直奔現場”,在基層一線聚民心,做群眾的“暖心人”。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是一線;現場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線。基層干部與群眾打交道要放低姿態接地氣,多些親近隨和,少些高高在上;要善看群眾“臉色”,多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愿望和要求,從群眾的“異見”中尋方向,多做讓群眾開嘴笑的好事,多干讓群眾拍手叫好的實事,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要與群眾成為相互依存的“魚水關系”,而不是彼此分離的“油水關系”,做到和群眾感情“零距離”融入,把對群眾的真情實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服務行動,為群眾辦實事、出實招、謀實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