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全面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社保、醫療等問題。”社會保障,既是“國之大者”,也是民生基礎,是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民生福祉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為答好社會保障這張試卷,廣大基層干部要抓住機會培養系統意識,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實戰意識,努力提能升級社保工作質效,持續夯實民生保障底線,提升鄉鎮治理水平。
立足國情,培養系統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已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要準確把握社會保障各個方面之間、社會保障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之間改革的聯系,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合力。”基層作為推進社保工作的第一線,基層干部更要跟緊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戰略部署的步伐,培養社會保障系統意識,結合工作實際思考和謀劃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民生領域千頭萬緒,排憂解難千方百計。針對老百姓在社會保障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堅持從系統意識出發,統籌鄉賢及社會團體的力量,“點對點”服務,“實打實”解難,為民做實事,從而補充完善基層社保體系。
大膽創新,增強風險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社會保障作為我國的基本制度保障,正需要把準前進方向、大膽改革創新,才能助推全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完成度不斷拔高。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立足于我國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們基層干部要放開手腳搞創新,多出創新思想,多出創新成果,堅持學用結合,切實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履職能力,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未雨綢繆,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確保能第一時間應對好突發事件。
積極實踐,樹立實戰意識。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實際運用。“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面對基層社保推廣的新形勢新挑戰,一些干部常常“手足無措”、“抓耳撓腮”,說到底在于沒有把握好理論學習與實踐實干之間的良性互動。基層干部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集中全力做好社保參保民生建設的重點發言,深入貫徹落實社保推進重點任務,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擴大社保政策普及率,提高群眾參保意愿,實現群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要求參保的轉變。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廣大基層干部要堅持在學中干、干中學,使思想上的“真經”實實在在轉化為身上的能力、腳下的動力。
社會保障關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故我們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堅決做到哪里有危險,就出現在哪里,哪里群眾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干部們忙碌的身影,聽到他們“跟我來”的聲音。重任在肩,更須砥礪奮進,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