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福建考察時強調:“衡量干部業績不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干部要像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干、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感悟一聲聲“人民”背后的真摯情懷,心系為民事業,情系百姓冷暖,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當作民心“大事”,以實際行動溫暖民心。
沉下心,問民意,“細心”為民才能不斷提升“民生溫度”。“知屋漏雨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帶著“耳目”全身心走到群眾中察民情、聽民怨,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傾聽人民的疾苦中,想人民所想、盼人民所盼,聽取群眾的意見,集思廣益才能全面收集情況,將“刀鋒”瞄準真正的問題。要帶著“問號”深入調研了解,在與人民群眾零距離、面對面、心連心的接觸中詢問群眾的吃穿住用,凡事“多問幾句”,在群眾“吐槽聲”中敢于、樂于聽真話,建立與群眾的緊密聯系,聚焦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期盼最集中、關心最熱烈的問題,準確找到“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切入點。要主動走出“機關樓”,深入“田間地頭”,在“田間地頭、百姓心頭”深入詳細地了解村情、民情,抓住影響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問題關鍵,在基層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站在群眾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切實把群眾期盼解決的難點痛點堵點作為施政的出發點,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奠定扎實基礎。
?扎下根,察民情,“真心”為民才能不斷提升“民生溫度”。回望百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都是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調查研究而來。要充分發揚我們黨的光榮傳統,讓群眾說話,聽群眾意見,沖著問題謀,針對難處干,發現并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事,決不能浮皮潦草,決不能高高在上,決不能搞“假大空”。要通過實地走訪“察”、蹲點調研“察”、座談交流“察”等多種方式,真正把群眾面臨的迫切、具體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生產生活不便、不順的意見收集上來,及時匯總、分析、研判,定期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研究確定服務群眾的任務清單,跟蹤形成任務落實的效果清單,讓所辦的事情與群眾的期待“合拍”,讓辦出的效果接受群眾“評單”。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群眾的事群眾做主,辦什么事、怎么辦、辦成什么樣子,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決不能好心辦傻事、辦蠢事、辦壞事。
俯下身,解民憂,“暖心”為民才能不斷提升“民生溫度”。“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群眾的每一件瑣碎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要秉持為群眾辦實事善作善成的務實作風,切實做到常態化、長效化,把功夫下在日常,把人民的利益時刻掛在心頭,將事關群眾的一件件事“精準辦”“馬上辦”“經常辦”,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要繼續堅持把方便群眾作為政務服務的落腳點,持續提高“上門服務”的水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實現服務時間、地點的雙延伸,確保服務質量與效率,做到便民利民,做到發展措施最大化貼近群眾,發展成果最大化惠及群眾。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做樣子、不走過場,以實招辦實事、以實干求實效,不能脫離實際“畫大餅”、開空頭支票,既立足眼前、解決好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利民惠民的體制機制,切實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