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向新動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更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并非一日之功, 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久久為功,近年來,我國的工業基礎不斷增強,在全球制造業格局的演變之中,金融政策不斷轉向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大力培養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制造業取得了后發制人、迅猛提速的明顯效果。
要加強金融政策支持。企業具有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合搶抓市場的獨特事業,具有高質量的成長性。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他們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既符合國家發展大戰略,也為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現如今, 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很多新企業在創立之初經常面臨資金短缺、貸款利率高的情況, 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導致企業發展產業的信心不足,發展速度緩慢,發展質量落后。加強對企業的金融支撐, 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才能使企業走向發展之路,推進技術創新 ,打造高性價比產品。有了金融政策的支撐, 制造業升級才能平緩的渡過緩沖期,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前進。
要保證企業產業鏈自主可控。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對維護制造業的安全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有重大意義。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流行之際,個別國家對我國產業進行物理打壓、斷供,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制造業的發展。在此局面上,應該將涉及本產業的各個環節串珠成鏈,讓企業走向數字化的抱團發展。無數個小微企業緊密聯系,形成產業集群,使國民經濟的發展行穩致遠。
要自主研發新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在當前新發展階段必做的舉措。通過自主研發, 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增強國家經濟的自主性和韌性。如果持續的依賴外部, 將有可能面臨原材料漲價、物流不暢等問題,美國制裁我國華為,利用技術壟斷優勢,使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陷入受制于人的局面。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討不來,只有立足自己的領域,持續的自主研發創新,打破西方壟斷, 才能提升我國制造業增加值。
要大力培養引進人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也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升級。一方面,要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態環境。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攻克卡脖子技術的人才短缺,要以人才集群與企業集群相互促進為主線,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另一方面,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提供技術培訓,學習先進技術。強化中高級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的人才為我所用、用當其時。
藍圖已經繪就,行動只爭朝夕。我們定不負時代召喚,把握機遇,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新動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向縱深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