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核心抓手。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需要多方合力,精準施策。在這個過程中,“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三板斧”,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關鍵所在。各地要大力揮好鄉村振興“三板斧”,切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基礎。只有發展好農村產業,才能確保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各地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打造“一村一品”或“一縣一業”的產業格局。要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廣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推動智慧農業和高效農業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平臺,打通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同時,要培育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推動“公司 農戶”模式發展,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只有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能行穩致遠,為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固的基石。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振興。只有培育和吸引足夠的人才,才能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創新活力。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城市青年、專業技術人才、企業家和退休干部返鄉創業,為農村帶來新的理念和技術。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基礎設施改善,減少返鄉創業者的成本和風險。除了引進外部人才,還需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科技推廣,提升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此外,各地應注重發掘“土專家”和“田秀才”,激勵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引進與培育并舉,打造一支扎根鄉村、富有活力的人才隊伍,助力鄉村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鄉風文明和文化氛圍不僅能提高農民的精神生活質量,也能促進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文化振興需要挖掘和傳承地方優秀文化,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各地應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導勤儉節約、鄰里互助等良好風尚。完善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制度,加強村莊的自我管理,提升鄉村治理的水平。要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養。文化振興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精神動力,也增強了鄉村的內在凝聚力,為實現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產業、人才和文化“三板斧”協同推進,形成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產業振興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而人才振興則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文化振興不僅能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還能優化鄉村治理環境,為產業發展和人才引進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揮好產業、人才和文化這“三板斧”,鄉村振興的藍圖才能真正實現。
(云陽縣紀委監委 楊俊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