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習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發出了快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強音,擘畫了一系列標志性、引領性、突破性發展舉措,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提供了目標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每位黨員干部必須踐行的時代課題。我們要深刻認清“三個更加”,客觀認識“六個堅持”,正確認準“七個聚焦”,自覺認同“十五方面部署”,牢牢把握忠誠為魂、安全為重、發展為先、改革為要、實干為上、民生為本、紀律為基、復興為大內核要義,時刻聚焦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安全穩定、民主法治、黨的建設有關部署,學以踐行、砥礪奮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提供堅強保障。
一、堅持以改革思維推進發展高質量
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會《決定》提出“七個聚焦”,總體上囊括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繪制了“路線圖”,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是貫徹落實“七個聚焦”的必然要求。
我們要錨定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方向,堅定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聚焦保障重大戰略實施、重大項目落地、重點企業發展,放大區位優勢集成,把地方打造成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場、創新創業的沃土、助企發展的范本。要實事求是,把握地方發展5個關鍵原則:“以產業為基石,讓高質量發展‘聚鏈成勢’;向創新要活力,讓高質量發展‘聚峰成嶺’;視人才如珍寶,讓高質量發展‘聚智成軍’;與企業共成長,讓高質量發展‘聚川成海’;優環境添優勢,讓高質量發展‘聚品成景’。”要系統集成,抓好地方發展10個關鍵部位:“抓經濟實力躍升,抓重大項目建設,抓招大引強突破,抓科技創新領跑,抓產業布局優化,抓內外開放合作,抓營商環境升級,抓生活水平提質,抓平安法治鞏固,抓黨建引領聚力。”要銳意進取,聚焦地方發展3個關鍵要點:“聚焦創新深化,聚焦改革攻堅,聚焦開放提升,以創新理念、改革動力、開放策略的系統性變革來主動應變求變,啃硬骨頭、闖深水區,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走出一條突破瓶頸、跨越升級的新路,繼而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二、堅持以改革舉措提升發展競爭力
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快培育新動能,加強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時代所需、問題所指、目標所向。
我們要堅持破立有體、取舍有度、穩進有章、快慢有序,著力破解新質生產力的瓶頸制約,加快建設具有地方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創新策源地和重要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強勁活躍的增長極。要往“高”攀升,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技術瓶頸、動力瓶頸,搶占關鍵技術制高點,以智能處理、新能源、互聯網新型架構等領域為重點,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難題。搶占產業集群制高點,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綠色產業集群。要向“新”進軍,搶抓新風口,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增長新延長產業鏈,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大力發展個性定制、柔性制造,做強數字新基建,提供發展保障。要以“融”提效,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要素效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重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三、堅持以改革精神共創美好新生活
總書記要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全會《決定》注重從人民群眾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盡力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我們要始終把群眾的“表情包”作為工作的“風向標”,在民生保障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盡力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實實在在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務必抓好民生之“急”,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和居民財產性收入,下大力氣解決入學難、買房難、結婚難、就業難、看病難等歷史性問題,著重解決好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養老、食品安全等現實性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務必抓好民生之“難”,推動欠薪問題解決、困難群眾幫扶,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積極探索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善治鄉村建設新路徑。務必抓好民生之“愁”,聚焦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領域,提升民呼我為預判功能,推進關鍵小事智能速辦,健全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常態化機制,把群眾的問題和需求清單變成干部的履職清單。務必抓好民生之“盼”。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全力發揮改革工作實效,抓好基本養老保險提標擴面,研究推進共富型現代財稅體制和家庭型個稅政策體系,探索更好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讓我們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勇擔新使命,真正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和敢打敢拼、善作善成的勇氣,擔當實干、爭作表率,以實干實績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添光添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