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基層干部作為連接黨和群眾的橋梁,承擔著推動社會進步、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這一要求為基層干部指明了方向,強調政績不僅要體現在經濟發展上,更要體現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基層干部應立足崗位,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注重長遠規劃,堅持實事求是,解鎖實干密碼,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基層干部首先要樹立的,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檢驗我們工作成效的最終評判者。這意味著,每一項決策、每一次行動,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在基層工作中,這要求我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傾聽他們的聲音,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無論是推進鄉村振興,還是優化基層治理,都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確保政策紅利真正惠及民生,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基層干部在謀劃發展時,必須具備戰略眼光和長遠思維。不能為了短期的政績而犧牲長遠利益,更不能以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在推進項目、制定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其對未來的影響,是否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基層干部要敢于擔當,勇于承擔起為后代造福的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確保發展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正確的政績觀不僅要有正確的理念,更要有務實的行動。基層干部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摒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調查研究,確保決策科學民主,符合實際情況。在推進工作中,要注重實效,強化執行力,確保每一項政策、每一個項目都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以更加專業、更加高效的方式解決基層面臨的各種問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基石,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基層干部應當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實踐中,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讓我們以滿腔的熱情、扎實的作風、過硬的本領,深耕基層沃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在每一個發展成果中享受到幸福安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