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文章指出,自信才能自強。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我們增強“四個自信”最堅實的基礎。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自信自立到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兩千年來鑄就的精神文明,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一環,青年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是中國特色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年干部必須始終堅持自信自立、自強不息,以昂揚的姿態、飽滿的熱情、堅定的步伐,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淬煉理想信念“底氣”,筑牢信仰之基,不斷扎根自信自立的“深度”。“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一個人的信念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青年干部要將理想信念作為終身課題,秉持“手不釋卷、篤志好學”的求知勁頭,自覺加強理論武裝,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核心要義,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永葆對黨忠誠政治本色,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樹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崇高理想,不斷提升理想信念的“深度”,自覺將“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向先賢前輩對標學習,筑牢理想信念,擦亮忠誠底色,以“一顆紅心永向黨”的破浪之姿,做真心愛黨、時刻憂黨、堅定護黨、全力興黨的奮斗者。
筑牢文化鑄魂“底氣”,補足精神之鈣,不斷提煉自信自立的“純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涵養自信自立的沃土,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青年干部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要牢記時代使命,勇擔社會責任,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久奮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志道弘毅、砥礪前行。
強化改革賦能“底氣”,把穩思想之舵,不斷增強自信自立的“維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年干部要發揚“干”的作風,自覺當好改革的實干家,以“腳踏實地”的韌勁、“不敢落后”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釘釘子精神,經常撲下身子、下沉村(社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主動想事謀事干事,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崗位當陣地守,把奉獻當本分看,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住房、社會治安、產業發展等問題,使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不斷增強自信自立的“維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