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秋收之際,是秸稈禁燒防控的關鍵時期,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全力筑牢秸稈禁燒的“防火墻”。
一、強化宣傳引導,提升環保意識
首先,要從思想源頭上抓起,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秸稈禁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焚燒秸稈對環境的危害和法律責任。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如舉辦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講座、展示秸稈還田、生物質能源轉化等成功案例,引導農民樹立“綠色農業、循環發展”的理念,增強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
二、創新技術手段,拓寬利用渠道
秸稈禁燒的關鍵在于為農民提供可行的秸稈處理方案。政府應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機構開發新型秸稈收集、儲存、運輸和加工設備,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率。比如,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利用秸稈作為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發展生物質能源,將秸稈轉化為電力、熱力等清潔能源;開發秸稈飼料,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讓農民看到秸稈的“變廢為寶”,從而自覺抵制焚燒行為。
三、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激勵約束
政策引導是秸稈禁燒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如給予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降低其運營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秸稈禁燒的監管和處罰機制,對違規焚燒行為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形成有效震懾。同時,可以探索建立秸稈禁燒與農業補貼掛鉤的激勵制度,對積極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農民給予獎勵,激發其參與禁燒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基層治理,構建共治格局
秸稈禁燒工作最終要落實到基層,需要鄉鎮、村組等基層組織的密切配合和有效執行。應建立健全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體系,明確各級責任人和工作任務,確保禁燒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時,鼓勵村民自治,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引導村民相互監督、相互幫助,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