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保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勇立潮頭。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現代化,更是人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民眾的聲音和需求是改革方向的重要指南針。因此,我們必須將群眾的“煩心事”和“揪心事”作為改革的重點,通過具體行動和措施,切實解決問題。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須把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轉化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為增進民生福祉行之篤之
身臨其境傾聽民意。了解民意不應僅限于口頭,而應深入基層,親臨群眾之中,真正做到“身臨其境”。這意味著領導干部應走出辦公室,深入社區和農村,與民眾直接對話,傾聽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民眾的真實需求,揭示出表面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問題。例如,實地調研可發現某些地區教育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為制定精準政策提供依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和社會媒體,可以廣泛收集民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承諾必踐解決民困。僅僅表達關心和支持是不夠的,關鍵在于實際行動,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承諾必踐”意味著政策必須落地生效。例如,促進就業不僅要有政策支持,還需搭建服務平臺,提供技能培訓,幫助失業者重返職場。改善居住條件不僅要有保障計劃,還應加快棚戶區和老舊社區的改造,讓民眾切實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提升。對于長期存在的問題,如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應通過嚴格法律和有效監管,確保問題得到解決。
謀無遺策贏得民心。改革的成功離不開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因此,推進改革不僅要注重成果,還要注重方法和過程,做到精心籌劃。這意味著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廣泛征求民眾意見;執行政策時要保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評估效果時要實事求是,及時調整。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增強民眾對改革的信心,凝聚全社會共同奮斗的力量。例如,“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各級政府部門積極回應民眾關切,解決了一批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贏得了民眾的好評和支持。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只有緊緊依靠民眾,傾聽他們的聲音,解決他們的難題,才能確保改革沿著正確方向前行,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目標。讓我們攜手并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云陽縣龍角鎮人民政府 劉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