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在長江流域率先探索實施禁漁網格化管理,這一創新舉措如同一張細密的網,將長江的每一寸水域都納入保護之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贊譽。湖北省勇擔重任,通過設置983名鄉鎮(街道)“江段長”和3455名村(社區)“岸線長”,出臺相關《辦法》,開展排查和打擊整治各類涉漁違法行為專項行動,讓長江十年禁漁保持高壓嚴管態勢。這不僅是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探索,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生動體現。
一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長江禁漁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作出的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湖北省通過實施禁漁網格化管理,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寸長江流域。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更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長江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是體現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網格化管理強調依法治理,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和執法機制,確保禁漁政策的嚴格執行。網格化管理能夠更精準地對接基層群眾的需求和期望,確保禁漁政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同時,通過加大對非法捕撈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了違法成本,形成了有效的震懾作用。
三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禁漁網格化管理中,湖北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實施網格化管理,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退捕漁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為他們提供精準幫扶和轉產就業服務。這不僅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更激發了退捕漁民參與禁漁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成為守護長江的重要力量。
四是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長江禁漁網格化管理是湖北省在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上的大膽嘗試。通過細化網格劃分、加強科技支撐、推動社會共治等措施,實現了對長江流域禁漁工作的全面覆蓋和有效監管。這一舉措體現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要求,能夠更高效地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長江禁漁工作的深入開展。
長江禁漁網格化管理的意義深遠、責任重大,我們要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確保這一創新實踐能夠持續發揮效力,為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一、深層次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
基于長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漁業活動的分布情況,進一步細化網格劃分,確保每個網格既能覆蓋到關鍵區域,又能高效管理。同時,建立省、市、縣等跨區域的網格聯動機制,確保在交界水域或重點區域能夠形成合力,實現無縫對接。為每個網格明確責任人,包括“江段長”、“岸線長”以及具體的執法人員,確保責任到人。制定詳細的職責清單,明確各責任主體在網格化管理中的具體任務、權限和考核標準,形成責任明確、分工合理的監管網絡。
二、強化高水平科技支撐與信息化建設
智慧賦能現代科技手段,如無人機、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大力提高監管的智能化水平。通過無人機巡查,實現對重點區域、難點區域的精準識別和快速響應;衛星遙感技術則能夠對大范圍的水域進行實時監測,發現潛在的非法捕撈行為;視頻監控則能夠實現對重點區域的24小時不間斷監控,提高監管效率。建立長江禁漁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實現數據的共享、傳遞、分析和預警,打通省、市縣和各網格之間、上下級之間信息交流渠道,協同應對突發情況。
三、進一步完善立法,強化執法效果
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實施。通過立法明確長江禁漁的法律依據和處罰標準,為網格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健全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漁民轉產轉業、發展替代產業等,減輕禁漁對漁民生活的影響。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非法捕撈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執法行動,對重點區域、難點區域進行集中整治;同時,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打擊非法捕撈的良好氛圍。
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將長江禁漁網格化管理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確保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建立定期評估和調整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完善管理機制,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網格化管理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通過引入新的技術手段、創新管理方式、完善法律法規等措施,不斷提高網格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長江禁漁網格化管理作為湖北省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創新,不僅彰顯了我們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信念,更是對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讓我們攜手并進,在這條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以實際行動守護長江的永續發展,讓長江之畔的這張綠色守護網,永遠閃耀著生態與法治的光芒!
(武漢市硚口區寶豐街道辦事處 孫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