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考察時強調。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要深刻學習領會總書記指示精神,堅持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多謀民生之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從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再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成為一把最重要的尺子。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
多解民生之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努力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十四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多急民生之需。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檢驗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很重要的就是看人民生活品質是否有新提升。必須深刻認識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才能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人民群眾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著力解決這些“小事”,才能真正貼近百姓的心。必須做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以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實惠來作為檢驗的標準。
民生系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實現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奮斗中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譜寫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華章。
(重慶市合川區合陽城街道 魯思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