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要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就如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能力謀劃路徑、指明方向、提供保障。
加強領導,黨建引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設定目標。配強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做好老中青結合,選拔和培育一批思路開闊、致富能力強,能引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頭雁”和“領頭羊”,將年輕、有文化、懂科技、有經營管理經驗的人才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用制度、成長通道用人,用高報酬留人,建設農村專業化隊伍,不斷提升黨建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
深化改革,鼓勵創新。改革創新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創新發展模式,探索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化發展。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發展模式,如股份合作制、委托經營制、租賃經營制等。要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與其他市場主體的合作共贏模式,如村企合作、村社合作等。近年來我縣興起的村投公司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場化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和載體,值得重視和進一步探索完善。跨村黨建聯建,可以把幾個村的資源整合盤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富裕。
完善政策,加強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優化發展環境。要加強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規劃引導,制定出臺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如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要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
發展產業,強化特色。領導干部要包村包項目,找準切入點,通過開發特色產業、培育支柱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種養基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格局。積極探索“黨建-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引進優勢企業發展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和企業共同發展,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需要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支持,創新發展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實現農村全面振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