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是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千萬工程”先后經歷了示范引領、整體推進、深化提升、轉型升級等四個階段,經歷了從溫飽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發展和共富裕發展需求的演變,實現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向“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向“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迭代升級。下面,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對如何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強縣富民建設,全面推近鄉村振興工作作如下交流:
- 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的戰略思維,統籌城鄉融合協同發展。
“千萬工程”從美麗鄉村、美麗生態、美好生活等方面融會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從戰略高度把握城鄉發展比較優勢,在頂層設計中明確戰略定位與布局,整體推進城鄉社會經濟、生態、文化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創新理念,守牢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
鄉村是社會生產資源、生活資源與生態資源的富集區,承擔著涵養國家生態環境的主體責任。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須立足鄉村資源稟賦,踐行“兩山”理念,堅守發展與生態底線,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正確處理鄉村振興中質量與速度、發展與保護、增長與安全等重大關系,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鄉村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
-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科學方法,抓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實現物質富足,也要實現精神富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才能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一方面,不斷改善與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促使鄉村資源生態優勢和人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另一方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鄉村精神風貌。
- 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務實作風,持續推動鄉村振興走深走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這要求我們保持戰略定力與耐心,積極穩妥、有力有序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堅持從實際出發,大興調查研究的務實作風,堅持問題導向,在多重選擇中尋求最優解、多元目標中達成最大公約數、多方推進中找到平衡點,奮力開拓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新局面。
- 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的原則立場,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須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利民、生態為民,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鄉村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
- 堅持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山區庫區強縣富民工作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重慶“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要牢記殷殷囑托,扎實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三農”底線堅守有力,生態特色產業量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美麗蝶變,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破題起勢,農村綜合改革集成深化,鄉村治理水平穩步提升。建設巴渝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