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黨的紀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當以“辯證思維”把握好“量”與“質”、“大”與“小”、“知”與“行”這三對關系,堅持秉學之心、守廉潔之心、以為民之心,不斷錘煉黨性,向著“暴風眼”進軍,自覺踏出“舒適區”,主動尋找“訓練營”,在學思踐悟中持續鞏固主題成果,不斷更新黨紀學習教育“深度”“純度”“效度”。
把握好“量”與“質”的辯證關系,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好學心,拓理論學習“深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量”是“質”的前提條件,“質”是“量”的必然結果。黨員干部要把黨紀學習教育融入日常,以“舊書不厭百回讀”的勁頭,以“一日不書,百日荒蕪”的勤勉,鉚足“焚膏繼晷”的韌勁,原原本本讀《條例》、逐章逐條學原文、“刨根問底”悟原理,切忌出現粗略學、一遍過的惰性,摒除“時間緊、工作忙”等借口,處理好“工學矛盾”,做到準確掌握黨的紀律規矩,搞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堅持對標對表、校準偏差,以“學而不厭”的好學心,爭當理論學習的“優等生”,讓時間的“量變”促進學習成果的“質變”,持續拓寬理論學習“深度”。
把握好“大”與“小”的辯證關系,守“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廉潔心,提風清氣正“純度”。“不慮于微,始貽于大;不防于小,終虧大德。”許多黨員干部往往是從思想上的小毛病、占生活中的“小便宜”開始墮入貪腐深淵。“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谷文昌廉潔奉公,不向群眾“伸手要”、不沾公家“一根木”,帶領全縣軍民種防護林,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鹽田。退休后的楊善洲,放棄安逸生活,扎根大涼山植樹造林,造出一片5.6萬畝、價值3億的林場,并在臨終前無償捐贈給國家。黨員干部要葆有“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慎思,主動拿起自我批評的利器,常常自省、時時警醒、事事清醒,時刻繃緊公與私、是與非、情與紀的“警戒線”,多看“大棋盤”,少打“小算盤”。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覺收緊“緊箍咒”、勤撣“思想塵”、常破“心中賊”,警惕“糖衣炮彈”,以黨性原則“鋼筋”筑牢遵紀守紀“地基”,不斷提煉出“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純度”。
把握“知”與“行”之的辯證關系,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心,增實干篤行“效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黨員干部要把群眾滿意度,當作行動成效的“試金石”“晴雨表”。無論是“英勇戰斗、以身許國”的黃宗德、“中國產業工人的脊梁不能軟”的許振超、還是在“生命禁區”守邊護邊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他們始終把“人民”銘記于心、將理想信念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深入田間地頭、村落院壩,關注民瘼,自覺做到身入基層察民情、行至一線紓民困、情到身邊撫民心,持續鞏固主題教育成效,增加黨紀學習教育“效度”,真正把“人民至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