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是文化事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惠民工程。通過在農村建立農家書屋,推動農民讀書、用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改善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作用發揮不明顯、圖書更新不及時、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等,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強化組織引領。積極利用好農家書屋平臺,努力營造“人人愛閱讀,人人享閱讀”的濃厚氛圍。加強宣傳推廣,提高農民對農家書屋的認知度和利用率。通過舉辦講座、展覽、讀書活動等形式,吸引農民走進書屋。并結合當地特色,開展針對性服務,如針對種植、養殖戶,提供相關農業科技書籍;針對青少年,增加青少年讀物和活動。同時加強與農村學校的合作,將農家書屋作為學生課外閱讀和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
二是加強圖書更新。定期與上級部門溝通,及時更新圖書資源,引進新書,滿足村民閱讀需求。建立圖書更新機制,確保每年至少更新一定比例的圖書。可以采取政府補貼、社會捐贈等方式籌集更新資金。建立與出版社、圖書館的合作關系,及時了解新書信息,確保圖書更新與市場需求同步。還可以鼓勵農民捐贈圖書,豐富農家書屋的圖書種類。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確農家書屋的管理責任,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確保書屋的正常運行。制定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包括圖書借閱、保管、賠償等方面的規定,確保制度的執行力度。定期對農家書屋進行檢查,對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的責任人進行問責。
四是提升農家書屋服務能力。培訓農家書屋管理員,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引入志愿者參與農家書屋的管理和服務,為農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建立農家書屋信息化平臺,提供在線閱讀、借閱、咨詢等服務,方便農民利用書屋資源。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村廣播、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加強對書屋功能和開放時間的宣傳,提高村民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同時也可其他社區文化設施共建共享,實現資源整合,聯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升農家書屋的文化氛圍。
(中共凱里市下司鎮人民政府 余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