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關鍵,而農業基礎的夯實則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堅持不懈地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不僅關乎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更關乎國家的繁榮與穩定,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首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要堅持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耕地,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深化農村改革,賡續鄉村歷史文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助力鄉村文化全面振興,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鄉村現代文明。
其次,要加快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工作,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性和長久性,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廣家庭農場、“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模式,將分散的土地和農戶組織起來,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推進農業機械化、數字化。
再次,以農業科技現代化為強引擎,讓農民用最先進的技術種出最優質的糧食。要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強化田網、渠網、路網、電網等配套,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排灌能力和農機作業能力,擺脫“靠天吃飯”的自然風險。同時,要加快特色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推廣,讓種糧戶用上最好的種子,依靠最好的技術生產優質糧食,把當家品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輸血”與“造血”并舉,持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升監測識別效率,進行動態化管理,緊盯監測對象,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從政策、資金、服務等多方面著手,做好兜底保障。
最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土特產”,幫助脫貧戶種植“搖錢樹”,通過產業鏈延伸拓寬增收渠道,以產業帶動脫貧勞動力“好就業”“就好業”。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為契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續奮斗,唱響振興曲,創造一個又一個豐收年景,書寫共同富裕的“新答卷”。
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并進,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振興,共同描繪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