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國游客對美國很重要
疫情前的2019年,共有300萬人次中國游客赴美旅游,占入境外國游客總數的4%,排名第五。然而,這4%的人創造了13%的入境消費,按國籍排名第一。第一的。平均每位中國游客在美國的消費超過5000美元,而所有入境游客的平均消費為1850美元。
美國是一個嚴重依賴旅游業的國家。 2019年,國際游客每天為美國經濟直接注入近6.4億美元;美國旅游業全年創造經濟產出1.9萬億美元,占該國GDP的2.9%;為美國提供了950萬個就業崗位,占美國GDP的2.9%。勞動力總數接近6%。旅游業在美國是一個收入不高,但對社會穩定意義重大的產業。
因此,美國旅游業非常重視中國游客。難怪在IPW主題演講中,美國國家旅游促進組織Brand USA(該組織可以理解為“美國國家旅游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特別介紹了中國游客的復蘇情況。市場:中國赴美游客數量去年才有所回升。到2019年1/3左右,與印度和歐洲國家相比,復蘇并不快。不過,根據實時市場調查顯示,在中國潛在出境游群體中,今年3月份愿意去美國的人數比例已達55%,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新高,因此他對康復充滿信心。
克里斯演講
除了高層表態外,舊金山、洛杉磯等地區旅游局也在IPW展會前后持續加大對華宣傳力度。即使是在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這樣的非一線城市,旅游局也專門制定了接待中國游客的計劃。如有必要,旅游局負責人可以到現場迎接團隊。
02.為什么現在中國游客越來越少了?
2023年初,我國全面開放邊境,但全年赴美旅游人數僅有110萬人次,較疫情前減少60%以上。綜合行業調研和參會代表反饋,主要原因如下:
1、簽證不便。目前,游客在中國提交美國簽證申請后,往往需要等待100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與簽證官面談以確認結果,簽證拒簽率很高。 “二十人的團隊,總有幾個去不了。由于簽證等待時間長,結果不確定性大,國內旅行團只能通過一些額外費用‘穩定’境外接機。” ,以及這些費用“相比之下,一些歐洲國家可以在四天內簽發簽證。對于剛去西方國家的人來說,何必費力去辦理美國簽證呢?”筆者在會上聽到了兩位中國旅行社代表的反饋道;
2、航班數量少,價格高。旅游平臺“航空旅行縱橫”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美往返航班約520架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22%。航班少、價格高是常有的事中美直航的現象。筆者隨機調查了10名中國參與者,其中5人出于時間和價格考慮選擇在第三國中轉。如果旅游從業者如此,普通游客只會感到更加不便;
三、對兩國安全局勢和關系的關切。疫情發生后,美國邊防人員惡意騷擾中國公民的事件增多(但IPW參與者均順利入境);美國國內的不穩定因素也有所增加。筆者與幾位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進行了交流。他們都表示,在大城市的中心街道,外國游客應該比疫情前更加注意自身安全。天黑后,即使是 1 公里外的目的地,也應該乘坐出租車,而不是步行。但對于游客經常光顧的商場、景區、酒店等,一般沒有什么大問題,正常游玩即可。
4、當前旅游產品替代感較弱。結合IPW代表的反饋和觀察,美國各地主要根據自己的文化、習慣、喜好和認知來設計線路和產品,導致中國游客在旅行時感到“別扭”。例如,城市介紹手冊經常強調前衛藝術、時尚、文學、少數民族或群體等景點。這很符合美國的環境,但對于中國游客來說,這就像是“西餐遇見中國胃”,而后者可能更關心購物。 、體育、名人、游樂場、自然、科普、教育等項目。其實美國這樣的資源很豐富,只是需要旅行社或者游客自己去發現,多了一步,而且麻煩。
IPW戶外展區
03. 美國有機會重獲中國游客的青睞嗎?
美國旅游業的基礎基礎比較扎實。
未來五年,世界杯和奧運會將在美國舉辦。這是中國游客普遍青睞的旅游項目。以2018年世界杯為例。攜程發布的《2018世界杯俄羅斯旅游消費報告》顯示,比賽期間約有10萬中國游客前往俄羅斯旅游、觀賽,位列各國入境游客前三名。預計將為東道國帶來更多。收入超過30億元,人均支出超過3萬元。考慮到2018年世界杯僅在周邊國家舉行,可以推測,前往美國觀看比賽的中國游客具有更強的消費刺激能力。
5月4日晚,IPW開幕晚宴在見證了兩屆奧運會的洛杉磯紀念體育場舉行。 2028年,它將第三次舉辦奧運會。
美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經濟發達,產業齊全,實力雄厚。除長期缺乏文化景點和高原旅游資源外,幾乎可以高品質滿足其他類型的旅游需求;種族的多樣性為各國游客提供了便捷、熟悉的接待服務。
西方國家中,美國這幾年物價變化相對溫和,有利于外國游客的消費。例如,景區的大漢堡套餐價格約為國內價格的1.5倍;星巴克咖啡和國內價格幾乎一樣;專賣店的護膚品價格約為國內價格的80%。當然,最近餐館等需要給小費的地方小費金額確實大幅增加,但從旅游的角度來看,美國并不是一個昂貴的西方目的地。
因此,只要能夠有針對性地消除上述四大障礙,美國仍有希望重新成為中國游客青睞的國家。
美國旅游從業者的專業度也比較被認可。 5月7日晚,好萊塢環球影城特別舉辦了一場持續至22點30分的夜間秀,招待IPW貴賓。影院工作人員也加班至深夜,娛樂項目全面開工服務顧客。
赴美旅游恢復面臨潛在挑戰和不確定性。
盡管美國有持續吸引中國游客的堅實基礎,但正如美國某城市旅游局代表在與中方代表交流時坦言:
“美國很少有統一的意見。” “我們希望擴大交流、加強合作,而不是為了金錢而斗爭。但有些人不這么認為。進行對抗或維持現狀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大家一起努力吧!”
一切都沒有說出口。
此外,與會代表建議將以下新技術/新渠道引入旅游業。它們不僅適用于美國,對我國也有參考意義:
1、AI技術服務深度定制游。深度滿足個人喜好的定制游需求巨大,但目前只能通過聘請高水平的旅行策劃師或游客自己做功課來實現。時間和經濟成本較高,難以普及。更具包容性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基于AI的——選擇目的地、規劃行程、現場游覽、翻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IPW會場,筆者與美國東西部近10個旅游局/景區進行了交流,發現工作人員也有類似的想法,但目前還沒有實用的產品。
2、關注個人社交媒體內容的推廣價值。除了會議之外,一些中國代表還前往洛杉磯及周邊舊金山等地打卡。最受歡迎的導游信息其實是我國的攻略分享應用小紅書,因為“中國人最了解中國人”。目前,中國社交媒體已經形成了獨立于美國官方旅游手冊的完整導游體系。以至于當地旅游局工作人員看到中方代表的網紅打卡照片時驚呼:“怎么有這么好的地方?!”并認真記錄下來,分享給同事們學習。想想最近外國視頻博主受益于我國免簽政策,來到中國“評價”中國的積極效應,我只能說,世界都是相似的。
最后,會議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信號:印度。
2023年,印度赴美游客人數大幅增長,成為第一個超過2019年水平的國家。目前,在新德里、孟買等地,印度游客等待美國簽證面談的實際時間已超過500天,但申請者仍絡繹不絕,以至于美國駐德國領事館為印度人開辟了新的申請通道,允許后者過境。印度游客也比較大方,平均在美國消費超過3500美元,領先大多數國家。
印度游客會取代中國游客嗎?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這一現象所反映出的印度社會變遷?
開放問題,留待討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