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公益節目2024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后取得積極反響。節目以“可愛的中國”為主題,采用“多地實景課堂”模式,從殷墟的甲骨窖穴到青海的雪豹棲息地,從伶仃洋上的跨海大橋到嫦娥六號登陸的月球背面,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描繪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美圖景,為青少年奉上一場融合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的思想文化盛宴。“開學第一課”內容豐富、底蘊深厚、力量十足。同樣,步入秋季,基層工作的“新學期”將至,初入基層的廣大干部隊伍也要準備上好屬于基層奮斗實踐的“開學第一課”,做到沉浸式“學思踐悟”,扎根基層,汲取“基層課堂”中的信仰恒力、學習動力與干事偉力,以昂揚的精神狀態跑好“開局第一程”。
汲取信仰恒力,掌穩“思想之舵”,永葆“初心如磐,使命彌堅”的奮斗韌勁。深植“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信仰之根,我們踏上了一條扎根基層、矢志奮斗的壯麗征途。在這條路上,“初心”易得,貴在堅持;“使命”難求,更需勇毅前行。基層,作為黨執政的堅實“基石”,亦是無數理想信念璀璨綻放的“搖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以滿腔熱血書寫“初心使命”的輝煌“踐行篇章”。回望歷史長河,焦裕祿同志以無畏之姿,戰風沙、斗鹽堿,將昔日“塞上風沙地”化作“人間幸福園”,其精神如燈塔照亮前行之路;谷文昌等時代楷模,深入扶貧攻堅最前沿,解民憂、紓民困、帶民富,甘當人民公仆的“樵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新時代的我們身處基層這片肥沃的土壤,更應以前輩為鏡,學習榜樣,對標楷模,將理想信念的“傳家寶”薪火相傳。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高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旗幟,以忠誠為墨,以擔當為筆,書寫對黨忠誠、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青春華章”。在不懈奮斗中,我們要不斷汲取精神養分,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確保在時代浪潮中方向明確,勇立潮頭。
汲取學習動力,力揮“溝通之楫”,樹立“學無止境,達者為師”的求學理念。基層,作為與群眾緊密相連的“最前沿陣地”,是溝通互動的“試金石”,其復雜性與挑戰性并存,良好的溝通如同翻越崇山峻嶺,難上加難;而力求事事周全,更如同織就無縫天衣,非易事也。新入基層的部分干部,懷揣著“新思維”試圖破解“舊難題”,卻往往因經驗不足而“碰壁”,內心不禁涌起“本領不足”的焦慮感。正如古語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然而在基層這片沃土上,學歷的光環或許黯淡,但人民群眾以其豐富的閱歷與實踐,無疑是解決難題的“行家里手”。作為初來乍到的基層干部,猶如基層工作的“新學徒”,首要之務在于心靈深處播種“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深厚為民情愫,讓“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在心田生根發芽,時刻銘記群眾的需求與期盼,急其所急,憂其所憂。同時,需懷揣一顆謙卑之心,踏上“求學之路”。低下頭,是向基層的廣袤大地致敬;俯下身,是貼近群眾的火熱生活;沉下心,是傾聽民聲、匯聚民智的真誠姿態。在每一次詢問中汲取智慧,在每一次交流中積累經驗,將人民群眾的寶貴經驗如珍珠般串聯,充實自己的“智慧寶庫”。
汲取干事偉力,高揚“實干之帆”,重塑“馬上就干,真抓實辦”的拼搏之路。“實事求是,乃智慧之源,真抓實干,方顯實績之輝”。實干,猶如舟之楫、車之輪,是“能者披荊斬棘,成事者砥礪前行”的堅實基石。然而,在基層的舞臺上,不乏“拖”字訣的吟唱者,他們以“雷聲轟鳴而雨點稀疏”之態,借“口頭之舞,形式之秀”,將工作緩緩拖入泥潭,殊不知,此舉非但侵蝕了人民福祉的土壤,更辜負了群眾信任的甘霖。初入職場的基層干部初綻芳華于崗位,當自警自省,遠離眼高手低之迷霧,懷揣“敢教日月換新顏”的壯志豪情,如猛虎添翼,決戰拖延之虜。在工作的征途中,我們需鑄就“務實功”的利劍,勇于披荊斬棘,直面風險與挑戰,崇尚“務實功”的精神風貌,確保“事事皆有回響,件件皆成佳話”。調研之路,更需“篤實情”為舵,摒棄浮光掠影,拒絕作秀走過場,以真誠之心,探幽發微,洞悉真相之脈,讓每一次調研都成為觸及靈魂的深度對話,每一次走訪都留下腳踏實地的堅實足跡。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樹立起堅如磐石的擔當意識,鑄就無堅不摧的執行力,讓夢想在實干中綻放,讓希望在奮斗中翱翔,共同繪制出一幅幅人民滿意、時代贊譽的壯麗畫卷。
(重慶市云陽縣雙江街道辦事處 劉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