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扭住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廣大黨員干部要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善知善行、知行合一,為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發展“思為先”,樹立正確政績觀,牢記“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谷文昌紀念館考察時指出:“衡量干部業績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修建八尺門海堤,防潮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用行動詮釋了何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唯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才能保證工作“不跑偏、不脫軌”。廣大黨員干部要貫徹落實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系統部署,這是我們黨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總結凝練的改革推進重要方法論,必須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入領會改革意圖,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謀新招、開新局、譜新篇”,向谷文昌同志學習,為推進改革開放注入“新動能”,貢獻推進改革發展的堅定力量。
改革發展“富為本”,把好發展總船舵,牢記“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漳州市東山縣澳角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澳角村三面臨海,近年來憑借漁業養殖、特色旅游等途徑,在2023年,唱響了村集體收入超過17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萬元的“澳角故事”,走出一條以海興村、以海強村的新路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以“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動真格、敢碰硬,做到“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以澳角村“以海強村”為例,廣大黨員干部要仔細思索《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所提出的行動綱領與所在地有機結合的路徑,找準自身面臨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實際的改革舉措,如在農村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以及就業失業保障制度的民生熱點問題,在城市聚焦城市現代化治理,產業集群優化升級以及資源盤活等亟須解決等問題,“兩手抓、兩手硬”,務求取得實效。
改革發展“新為要”舉起創新大旗幟,牢記“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福建和廈門要適應形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再立新功。自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2015年4月掛牌成立以來,已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06項,其中全國首創142項,31個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閩地奏響一曲激昂的“創新之歌”。《鹽鐵論》有言:“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廣大黨員干部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闖“無人區”,敢打破“慣例”,敢“第一個吃螃蟹”,以新思路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發揚創新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生產力,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聚焦跨境電商、產品精加工、大數據農田等強競爭力產業,推進產業迭代升級、科技優先發展,把握創新發展這個“關鍵點”,交上一份滿意的創新發展答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