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群英薈萃。昨日,由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中國農業銀行杭州分行聯合舉辦的攀登2024·第二屆杭商百人會開幕。100多名來自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新質生產力代表性企業的杭商精英,與知名經濟學者、專業研究人士相聚一堂、跨界交流,共同探索創新發展的動力與路徑。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企業如何縱觀全局、把握時勢?“當下的困難和壓力是空前的,但經濟發展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先海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發表觀點。
辦法是什么?黃先海認為,一是強有力地激活存量,比如近期持續出臺的宏觀政策;二是強有力地開啟增量,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包括發展新質生產力。現場,他以全面的視角與生動的案例,多角度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戰略意義以及路線。
在西湖大學國強講席教授、副校長仇旻看來,未來產業就是瞄準未來、瞄準下一代的產業,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技術的前瞻性、前沿性:“如果你是未來的產業,必須技術一定是領先于他人。”
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正是企業持續攀登的新方向。當前,杭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并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風口潛力產業,積極搶占產業新領域新賽道。
為幫助企業向“新”而行,農行杭州分行發布了支持科技創新十條重點舉措。其中包括加大信貸支持,以及推出針對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系列貸,3年內科技企業信貸投放確保超850億元等。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圓桌對話環節,浙江中南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建榮、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普華集團董事長曹國熊等杭商領袖,表達了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在給當下杭州經濟信心指數打分環節,我打了8分,是比較高的分數。第一是主觀方面,我們做創投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第二是客觀方面,目前政策工具箱比較充足。”曹國熊說。
作為活動的重要內容,現場還舉行了杭商百人會秘書處揭牌儀式、杭州未來產業系列大走訪啟動儀式等。杭州未來產業系列大走訪將聚焦五大風口潛力產業,深入企業一線,洞察產業發展新方向。此外,杭商百人會秘書處將發揮“政企媒智”資源整合優勢,分領域開展“杭州人工智能30人”“杭州鄉村振興50人”“杭州金融20人”“共富100人”等系列走訪活動,持續打響“杭商”品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