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贛州章貢區華欣小區的一位底樓業主將自家房屋裝修成了“祠堂”,讓部分小區居民很鬧心。
10月26日,業主陳先生(化名)告訴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稱:“看到底樓鄰居將陽臺改造成了‘祠堂’入口,還在樓前的通道上擺放大香爐,這讓他和其他住戶感到怪怪的,影響了小區的居住環境和心理氛圍。”水南街道高樓村村委會工作人員稱:“因為不涉及違建和改變房屋結構問題,默許祠堂存在。”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房屋使用權屬實,但裝修成祠堂需進一步調查。

贛州一小區底樓業主把住房改為祠堂。網絡截圖
記者從陳先生展示的截圖看到,一樓住戶將陽臺改造成了“祠堂”入口,一塊牌匾掛在門上方,寫著某氏祠堂,樓前的通道上擺放大香爐,地上還有燃燒后的痕跡。
據陳先生介紹,華欣小區為回遷安置小區,住戶密集,每天都有居民在該棟樓前通行。對于底樓住戶的改建,他表示難以理解。“如果每天路過都看到燃燒的香爐和祠堂的牌匾,有點鬧心。鄰近的二手房租售情況也受到影響。”
陳先生認為,將家庭祠堂設在小區一樓公共區域的影響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若經常燃香祭拜,勢必會對空氣質量和居民生活環境產生影響。“祠堂這樣的文化傳統符號更適合在特定場所內設置,而不是在公共住宅區內體現。”
10月26日,水南街道高樓村村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該住戶將房屋改建成祠堂屬實,但并未改變房屋結構,也未影響樓棟的安全,因此村委會對其行為采取了“默許”態度。工作人員說:“這位業主屬于拆遷戶,安置在該小區內,因此在裝修上給予了相對寬松的對待。只要不涉及安全隱患,村委會也無權干涉裝修風格。”不過他也坦言,小區內出現祠堂確實不太合理,特別是在公共空間擺放香爐,影響小區其他居民的心理和居住感受。對于是否符合規定,該工作人員表示村委會只能協助處理,具體判斷仍需區住建局出面調查。
章貢區住建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回應了居民們的關切。“房主若對房屋擁有使用權,但將房屋裝修成祠堂確實對小區整體氛圍和居民感受產生影響。”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遇到類似情況,將聯合街道和村委會展開調查,核實情況后再做進一步工作。“我們會在調查后進一步研究,看是否有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上游新聞記者 馮盛雍
編輯:鄒渝責編:王蓉 審核:馮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