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總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與“核心要素”,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至關重要;作為鄉村振興的一線,基層黨組織發揮著培育人才的“搖籃”作用,要把握“識才選才”“聚才愛才”“育才用材”三個思維,寫實新時代“人才文章”,激發鄉村振興新征程新動能。
以“伯樂識馬”之智,慧眼識才,敏銳選才,讓人才“廣途而入,四海而來”。“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當前鄉村發展進程中遇到遇到的阻礙便是人才資源的不足,堪當重任的人才儲備是加快鄉村振興速度的“關鍵點”。基層黨組織要明確目標,利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優勢,聚焦發展短板,深化“識才、選材”工作。面向在鄉致富能手、返鄉高校畢業生、農業技術能人等鄉土人才,全方位多渠道的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一方面做好“土專家”的挖掘,在廣大群眾中找準適合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的人選,發揮其懂農業、知技術的特長,鼓勵其加入鄉村振興建設隊伍,充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另一方面做好“后備軍”的儲備,各基層黨組織應科學規劃村級發展路徑,依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實行人才培養“種子計劃”,做好村級后備力量的培育工作。建設一支“政治可靠、結構合理、年輕優秀、與時俱進、常態穩定”的村級后備隊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以“三顧茅廬”之誠,科學引才,傾心留才,讓人才“落地生根,化木為林”。“千秋大業,以人為本,千秋偉業,人才為先”,鄉村的發展離不開穩定的人才團隊,留住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基層黨組織要持續壯大“梧桐樹”,吸引“金鳳凰”筑巢安家。從根本層面來說,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聚焦農業現代化升級、鄉村旅游發展、產業規模化建設、電商網絡經濟發展等方面,設置合理崗位,以“人才缺口”吸引各方有志之士,擴大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從保障層面而言,黨組織要以誠心留才、真心惜才的態度做好服務工作,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物質獎勵、精神激勵等方式,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同時也要優化人才服務體系,解決人才在鄉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鼓勵人才深入基層,探索基層,利用鄉村人口多、空間大的優勢,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后盾支撐。激發鄉村人才的“歸屬感”,以溫暖和關懷呼吁人才扎根鄉村、振興鄉村。
以“唯才是舉”之道,悉心育才,精準用才,讓人才“順風而行,加速振興”。“用人唯才,才聚國興”,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發展的目標,人才培育與科技創新是推進鄉村現代化的“加速引擎”。在鄉村振興這一宏偉戰略的實施進程中,“育得好、用得上”的人才政策是匯聚起強大振興人才力量的重要支撐。基層黨組織要做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培育好全面發展、技術過硬的時代“新農人”。堅持與時俱進、科學謀劃,以多元化的培訓課程靶向育人。利用“屋場會”和“周末課堂”等機會,打造家門口的“學習圈”,組織開設鄉村“前沿技術”與“實用技能”培訓,讓科技化、數字化、網絡化賦能人才,讓技能“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強動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面向全國,從鄉村發展優秀案例中汲取經驗,因地制宜將發展經驗本地化。堅持任人唯賢、精心培育,以本土化人的才機制合理用人。“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基層黨組織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持續完善和發展治理體系為人才松綁,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加快“人口紅利”升級為“人口紅利”,涵養好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以人才之勢,激發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
(湖南省株洲市石羊塘鎮人民政府 何夢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