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龍河公園。
春天游園賞花,夏夜乘水清涼,秋天賞景賞月,冬天賞冰雪——一年四季,玉龍河公園廊坊市安次區總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公園內獨特的水岸世界,讓人心曠神怡。忙碌了一整天的市民聚集在這里,或乘坐夜間游船,觀看絢麗的燈光秀,或游覽夜市,品嘗美味佳肴,在“煙火”中卸下一天的疲憊。
作為安次區以水為魂打造的精品公園節點,遇龍河公園西起升天運河,東至永興路,全長3.4公里。近年來已成為廊坊市區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傍晚時分,公園周邊人頭攢動。很多游客從數百里外的郊區縣城趕來,就是為了一睹遇龍河公園的美景。
“廊坊地處平原,山區水資源相對較少,市民非常需要這樣的自然水景觀!”附近居民張艷說。她在廊坊長大。市區以前沒有像樣的河湖景觀,現在卻風光無限。引人注目的網紅新地標是一條幾年前嚴重堵塞的臭水溝。
遇龍河公園夜景。
遇龍河公園夜景。
安次區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范英林介紹,遇龍河(原板街河)于1971年開挖,屬永定河水系,是龍河的支流。流經安次區陽水鎮,上游與升天運河相連,下游匯入長河,全長4.13公里。其舊河岸年久失修,部分河道已失去形狀,堆積了大量泥沙。
2015年,為改善生態環境,投資4.6億元的遇龍河環境修復工程啟動。通過河道疏浚、兩側道路硬化綠化、景觀亮化,于2020年建成集休閑與景觀于一體的遇龍河,河道公園已成為南城集環境修復與城市特色于一體的標志性景區。將長期荒蕪的河堤變成了后花園,將長期存在的“龍須溝”蝴蝶變成了城市景觀河,極大地改善了周邊30多個村莊的面貌。街道和超過50,000人的生活環境。
遇龍河公園夜景。
遇龍河公園夜景。
如今的遇龍河公園將休閑與景觀融為一體,功能與生態融為一體,將“安次區文化”融入到各個景區的整體設計中。整體河道分為生態景觀區、人文景觀區、娛樂休閑區。 、濱水游憩區、生態游憩區等功能區,景區林草覆蓋率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均達95%,深度融入“古八景”和具有安次歷史和傳統地域文化的“風箏之鄉”。等獨特元素,形成集自然資源與城市活力、環境修復與城市特色于一體的地標性景區。
音樂噴泉隨著旋律“翩翩起舞”,美麗壯觀;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燈光下熠熠生輝……迷人的夜景不僅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城市經濟繁榮、生活消費多元化、人民安居樂業的象征。 。
遇龍河公園的火爆,也讓城市的夜間經濟火了起來。每天晚上,充滿安次區特色美食和非遺產品的長街夜市在公園內開業。喝著年酒,吃著黃師傅的小麻花,探尋提什利宮風箏制作的古老技藝……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享受花錢的游客。
遇龍河的變化是廊坊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廊坊市分步有序推進中小河流治理,以高水平水生態建設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