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楊 娟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7日 第 05 版)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利川市,是一個位于武陵山深處的小城。每逢“六一”兒童節、寒暑假,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回家鄉給當地的孩子們資助學習和生活用品,給他們講講大山外面的世界。十幾年前剛參加工作,我得知利川市毛壩小學有5名留守兒童生活困難,便每月堅持給每名孩子捐助生活費,直到他們初中畢業?,F在,這些孩子當中有不少走出了大山,又在用自己的力量回饋大山,這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名普通演員,起初我的工資并不高,每個月只有約1000元。但是,當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后,我決定將自己的工資捐出來。有時我的工資不夠資助孩子們,我就四處跑活動賺錢。雖然那時候跑一場活動只能掙50元,但是也夠一個孩子一周的基本開銷。
做公益很累,常常要擠占自己大量的休息時間。當時,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問我:“你做這些值不值得?”其實,我自己也思考過。有一次,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家長找到我,尋求我的幫助。當時孩子病情告危,情況緊急,我義無反顧地答應了。隨后,我積極向單位和電視臺尋求幫助,用3天時間舉辦了一場愛心義演,向各方籌集了10萬余元善款送到孩子父母手中,并幫他們聯系了武漢的專家,成功為孩子實施了手術。后來,這個孩子努力學習,立志回報社會,最終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知道這個消息之后,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為這些孩子捐贈,也是我對家鄉的一種感恩。我出生在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家庭,家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氛圍,讓我從小就喜歡上了舞臺表演。上學時我的家庭比較困難,是老師的資助和鼓勵,讓我一步步從大山走到了全國的各大舞臺。對于家鄉老師的這份恩情,我一直銘記在心。
從2018年起,每年“六一”兒童節,我都會回到家鄉,為這里的孩子們獻唱歌曲,為品學兼優的孩子們頒發獎學金,為偏遠小學贈送書籍。多年來,我累計捐贈近50萬元獎學金和價值180余萬元的各類圖書及課輔教材,惠及7萬余名大山的孩子。
很多孩子對我說,他們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成為有能力的人,為社會和國家作出更大貢獻。我相信愛心會傳遞,為了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我也在努力讓更多人、更多企業加入到關心民族地區少年兒童的公益事業中,讓愛匯聚。
(作者為國家一級演員、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女高音歌唱家,本報記者吳君采訪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