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近日報道,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廣西巴馬,吸引了眾多患者和老人前來就診。然而宣揚“長壽”的神奇蘑菇、長壽河水、動物噴霧、氧吧洞,卻讓一些人慕名而來,失望而去。記者發(fā)現(xiàn),一些來自長壽之鄉(xiāng)的普通食品,往往被商家包裝成“長壽食品”。該律師表示,明示或暗示功效的食品促銷是虛假和誤導性的。
中國有句古話:“人得道,雞犬升天”。如今,廣西巴馬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來自長壽之地的常見食品也被商家炒作“長壽食品”,甚至還有一些枕頭、飲料、藥品、保健品等與巴馬無關的產(chǎn)品也采用了巴馬品牌。據(jù)當?shù)毓ど滩块T調查,目前正在申請或已注冊的含有縣名“巴馬”的商標多達509個,其中真正屬于巴馬當?shù)仄髽I(yè)的僅有96個。這種以“長壽”為促銷噱頭的虛假宣傳,不僅是對長壽品牌的惡意透支,而且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食品經(jīng)營秩序。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不負責任,必須引起重視和警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關注健康保健、追求健康長壽已成為人們的普遍趨勢和愿望。但這樣的美好愿望和健康訴求也必須建立在尊重法律、追求科學、體現(xiàn)理性的基礎上。不要寄希望于某種靈丹妙藥或依賴“長壽食品”,也不要輕易落入騙子利用話題、夸大其功效、借機牟利的陷阱。
千百年來,人們對解開“長壽之謎”的探索和努力,可謂“日思夜想”、“費盡心機”。還有一些非常有用的名言和人生感悟。比如“生命在于運動”、“合理飲食、戒煙限酒”等,被認為破解了“長壽秘訣”的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總結道長壽秘訣如下:一個人想活一百歲,合理飲食占25%,其他占25%。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在這里,人們并不賦予某種食物“長壽”的使命,而是強調一種“綜合”的因素和理念。
在追求健康長壽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更愿意舉例,但無論是剖析長壽明星個體案例,還是審視長壽群體,都很難拿出一個固定統(tǒng)一的魔方和鑰匙。例如,“樂于助人”被認為是蕭伯納長壽的原因,他享年107歲;當被問及長壽秘訣時,一位活了132歲零91天的格魯吉亞農(nóng)婦回答說“家庭和睦”。這些都與“吃”無關。
至于百歲老人聚集的巴馬,我們不妨聽聽當?shù)厝嗽趺凑f。在縣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李毅看來,“巴馬是一個養(yǎng)生的地方,不是養(yǎng)病的地方,生病了就得去醫(yī)院治療,這是常識”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譚文勝說,“在巴馬”,空氣好、水好,再加上作息規(guī)律,糖尿病、高血壓、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疾病肯定會發(fā)生。得到緩解”的結論。
多注重追求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少依賴保健品來維持健康、延年益壽。健康觀念的更新,不僅可以防止國人追求長壽誤入歧途,也可以防止商家炒作“長壽食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