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共產黨員網以《用好考核“指揮棒”——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題發(fā)表評論文章,文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干部政績考核,是引導和推動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手段。政績考核是推動領導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指揮棒”,也是檢驗干部擔當作為的“測量尺”,而有效發(fā)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可以激勵干部主動擔當作為,更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的“必修課”。
優(yōu)化內容指標,突出考核的“政治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首先必須是政治上的要求。在選拔任用干部的過程中,首要標準就是看干部在政治上是否清醒、堅定,是否具備堅定不移的信念。因此在考核指標中要將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放在首位,確保干部在工作中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明確列出干部的德品行和廉潔自律情況,確保干部在政治合格的同時,道德上也過硬;更要突出政治素質考核,看干部是否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人民至上,突出考核的“民本性”。“政策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領導干部工作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fā)言權。換而言之,是要把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評判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在指定考核指標中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要通過實地考察、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讓人民群眾的“好差評”成為領導干部的“得分表”;更要堅定做到以工作業(yè)考核干部,要多到一線看,多觀細小處。
深化成果應用,凸顯考核的“公正性”。 堅持“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政績考核結果導向,是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獎懲激勵的重要依據,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讓優(yōu)秀干部脫穎而出;要充分挖掘考核機制的“預警”作用,對于在考核過程中表現不佳的干部,采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等措施,確保干部隊伍的健康發(fā)展;更要把考核結果與獎懲激勵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激發(fā)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涪陵區(qū)同樂鎮(zhèn) 吳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