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海鳥塘”中的銀胸絲冠鳥。光明圖片霜降已過,10月的云南西雙版納依舊鳥語花香。“快看,‘小銀鳥’落枝頭上啦!”在飄海的輕聲提示下,觀鳥愛好者紛紛調轉鏡頭。不一會兒,一只有著淡藍色闊嘴、栗色覆羽的小鳥,出現在相機屏幕上。這只小鳥名叫銀胸絲冠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野外可不多見。但這幾年,它們成了“飄海鳥塘”的常客。飄海是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侖鎮么等新寨村民。看著眼前這場人與鳥的“約會”,他感慨不已:“放在以前,村里有人抓鳥捕鳥,哪懂什么愛鳥護鳥嘛!”飄海口中的變化,出現在2019年。那時,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幫扶村寨發展鳥塘經濟,指導村民在鳥類活動集中的區域適當改造環境,以吸引它們前來休憩,供攝影愛好者拍攝。“我從小就喜歡鳥,也愛養鳥,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報了名。”飄海告訴記者,為了給鳥塘選個好位置,他在大山里摸爬滾打了半年,開始追尋鳥的鳴唱,記錄鳥愛吃的果實,最終在一處泉眼旁停下腳步。憑借對鳥類習性的熟悉,飄海把這口泉眼“演繹”得出神入化。“不同的鳥兒洗澡方式不一樣,我挖了水塘,還用竹竿引水造了幾道小瀑布,滿足它們的需求。”慢慢地,“飄海鳥塘”人氣越來越旺,已累計接待游客超過5000人次。飄海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近兩年的年收入達十多萬元。隨著太陽升起,進塘的鳥兒越來越多,記者也架起相機。鏡頭里,銀胸絲冠鳥不時在水塘上方表演高難度“跳水”,而棕頭幽鹛、灰腹繡眼鳥這些小鳥,則在階梯水道上享受“淋浴”,連生性膽怯的綠翅金鳩也大膽出來湊熱鬧。鳥塘火了,村民們能從接送游客、提供餐飲等服務中獲得收入,對鳥兒的認識也變了。如今,學飄海搞鳥塘的村民增至五六戶,再沒有村民張網捕鳥了。“我常常跟大家說,破壞森林、抓鳥捕鳥,只能飽一頓、賺一筆;只有和森林交朋友、愛鳥護鳥,才能世世代代富下去……”飄海相信,隨著鳥兒越來越多,鄉親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