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攤前排隊的人群。縉云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汪易霖 攝
最近,一條關于“鍋盔叔叔”的短視頻開啟了愛心接力的暖心故事。在福建理工大學西門外擺攤賣縉云燒餅的胡師傅,妻子病倒,他還在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小攤,一位大學生隨手拍攝的短視頻很快在網上廣泛傳播,胡師傅的攤位前排起了百米長隊,有的學生掃了付款碼就走,為胡師傅送上一份心意,還有千里之外的浙江縉云老鄉第一時間趕了過來,幫胡師傅支撐燒餅攤。
“鍋盔叔叔”的暖心事是雙向奔赴的善意。福建理工大學的學子為什么這么有愛心,同學們的回答是念著胡師傅一家的好。胡師傅的燒餅做了這么多年,一直都是“加量不加價”,已經畢業的同學說后來再也沒有吃過餡兒這么大的燒餅;胡師傅夫妻倆待人也隨和,常和來買燒餅的學生們嘮嘮嗑,總是笑盈盈的,淳樸的善意讓同學們也感覺到了溫暖。平日對大家這么好的“鍋盔叔叔”家里遇上了變故,沒有人能坐視不理,大家用排隊買燒餅這種最樸素、最真誠的方式來表達對胡師傅一家的善意,回報胡師傅夫妻日常對大家淳樸的善良。這感動人心的畫面是善意的雙向奔赴,是愛心與善良的同頻共振。
“鍋盔叔叔”的暖心事是社會各界的愛心涌動。在得知胡師傅的遭遇后,社會各方都積極伸出援手,共同組成了一場愛心接力。胡師傅燒餅攤的當地,鎮政府、村委幫胡師傅升級了攤位硬件,愛心單位幫忙尋找店面;千里外的家鄉也是胡師傅的港灣,本該是周末最忙的時候,縉云的兩位燒餅師傅卻放下了自家的生意,坐高鐵趕過去幫胡師傅支撐攤位,還給了胡師傅不少有用的建議。不管是家鄉,還是務工地,社會各界的善意都不會減少,眾人拾柴火焰高,各界的愛心涌動讓“鍋盔叔叔”的故事更暖,彰顯著人間有愛。這場愛心接力是愛與善的傳遞,是溫暖情懷的流動。
“鍋盔叔叔”的自強與擔當贏得了尊重。胡師傅謝絕了大家的愛心捐款,走紅后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堅持用自己的雙手踏踏實實地做燒餅掙錢,這也是一種樸素的美德。盡管家庭遭遇了變故,胡師傅也沒有心安理得地收下大家的捐贈,而是想用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繼續生活,為妻子治病。他說,“我是個男人,職業是父親和丈夫,必須要有責任和擔當。”這種在變故面前自立自強的精神,更讓人心生敬意。
隨手拍攝的視頻讓“鍋盔叔叔”走紅,開啟了一段暖心故事,胡師傅因自己淳樸的善良受到了學子們的回饋,也因自立自強受到大家的欽佩。我們樂見善意的雙向奔赴,樂見浙江老鄉千里支援的淳樸善良,樂見這種人心向善的真摯美好感情。在此,也衷心祝愿胡師傅的妻子早日康復,重回燒餅攤前笑盈盈地等待著莘莘學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