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曾在2016年4月26日被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引用。習總書記說:“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
黨員干部要牢記習主席的教誨,了解自己的使命,既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又要有雖處“廟堂之高”,也應常思“江湖之遠”的憂患意識。黨員干部的作風養成、能力素質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更是關乎黨和軍隊事業發展的大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應是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應有的胸懷。
如何處理“先”與“后”,是衡量一個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尺度,擺不正“先后”,就難以端正思想,難以在百姓面前樹起形象。在這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兇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于置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周恩來總理在生命最后之際,還在臥榻上處理工作;科學家林俊德在“膽管癌晚期”仍帶病工作,批改科研論文……還有一大批像孔繁森、焦裕祿那樣的優秀黨員干部,一生忠于黨的事業,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從不圖一時之樂。
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名言,是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要求,也是黨員干部人生發展的終身課題。
陸游曾在彌留之際,他仍在囑咐子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他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影響之下,其后世子孫或是以身殉國,或是在宋滅亡后拒不效力于蠻族,其氣節和品格可見一斑。這樣的傳承正來源于“家國之愛“。好的家風,能將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從而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這也是要求黨員干部“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年輕干部成長成才后,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各級機關部門工作。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有些干部理想信念開始搖擺不定,從近幾年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違紀違法黨員干部案件來看,腐敗低齡化、貪腐“35歲現象”“前腳踏上仕途,后腳就走入歧途”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良好的家風,正是嚴防年輕干部邁出違規違紀第一步、答錯廉潔從政第一題的利器。好家風中的家國情懷和奮斗精神是指引年輕干部干事創業的正確風向標和形成良好氛圍的硬件,因此我們年青干部要加強修身立業,做到“久久為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牢牢守住親情關、廉潔關,用“修身”“齊家”成就“積善之家”,以純正家風涵養清朗黨風政風社風。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黨員干部要有擔當作為,就是要有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政治擔當;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歷史擔當;要有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在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一往無前地為理想而奮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