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吹響了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再次激發了全國上下深化改革的澎湃激情。這個在改革浪潮中茁壯成長的國家,始終屹立于變革的潮頭,引領時代風帆。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代,我們更應“勇立潮頭”,以“勇闖天涯”的氣魄,接力書寫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篇章。廣大黨員干部需承前啟后,砥礪前行,秉持“恒心辦恒業、初心護民生、決心務實效”的信念,將改革之路越走越寬廣。
恒心辦恒業,以堅定的政治信仰照亮改革之路。黨的領導是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針。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證明,正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才能跨越重重困難,應對復雜局勢,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將黨的創新理論視為行動的燈塔,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其精髓指導實踐,確保改革方向正確,步伐堅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思想自覺,把學習全會精神作為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的一項重大任務,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找準貫徹落實切入點、著力點,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要自覺站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緊密聯系組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深入對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轉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初心護民生,以人民為中心引領改革航向。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我們要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確保改革舉措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通過深入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改革的目的,在于增進人民福祉,這就要求我們心懷人民,目光向下,聚焦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與期盼,通過深入調研、細致摸排,精準把脈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切實可行、接地氣的解決方案,確保每一項改革舉措都能精準對接群眾的“心之所向”,落在實處,暖至人心。同時,改革的力量源自人民,我們必須緊密依靠人民,腳踏實地深入基層,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他們的實踐經驗中汲取智慧與力量。通過工作重心下沉,主動傾聽民聲、匯聚民智、順應民意,確保改革的方向與人民群眾的愿望高度契合,讓改革成為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共同推進的偉大事業。
決心務實效,以釘釘子精神確保改革落地生根。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分三大板塊,15個部分、60條,進一步學習好、領會好“六個必然要求”,牢牢把握“七個聚焦”總目標,吃透弄通“六個堅持”原則,確保300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這些改革舉措能否取得一個好的效果,能否讓企業和群眾更有感,需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決定》的出臺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以“釘釘子”的韌勁和執著,一項一項抓落實,一環一環求突破。要聚焦《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精準發力,確保每一項改革都取得實效。同時,要深化改革的內涵和外延,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作為,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推進改革各項工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