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人大的有力指導下,按照漢陽區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立足街道實際,積極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著力破解基層人大工作“履職難”“活動難”“運行難”,切實提升代表工作實效,為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實踐經驗,筑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基。
一、拓展代表履職平臺
扎根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代表履職盡責“第一步”。街道人大工委以暢通代表聯系群眾“最后一百米”為著力點,持續推進代表履職平臺建設完善。
一是全時段收集民情。積極響應區人大常委會開展“民情民意聯系點”活動部署,轄區人大代表回選區掛牌公示個人微信二維碼,在小區樓棟、紅色驛站、行業企業設立48個“民情民意聯系點”,擴大代表“朋友圈”,全天候收集民情民意。完善群眾“點單”→代表“接單”→政府“領單”→人大“驗單”的閉環機制,街道人大工委全程跟蹤督辦,為代表解決民生實事提供組織保障和協調支持。
二是全方位服務群眾。將人大代表納入基層組織隊伍體系,打破選區地域限制,根據代表專業領域和個人特長進行劃分,編入社區“紅喇叭巡邏隊”、“紅牛維修服務隊”、“七色花家政服務隊”等18志愿服務隊,以志愿服務前移履職陣地,主動走街串巷收集群眾意見,及時解決美食街等一批群眾煩心事。
三是全過程吸納民意。利用好江欣苑社區三級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輻射優勢,積極爭取區人大常委會支持,甄選群眾基礎好、治理經驗足、覆蓋范圍廣的選區,設立基層立法聯絡站,以立法促普法守法,代表工作和法治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相互促進。
二、豐富代表活動內涵
我們緊扣中心大局、聚焦民生關切,精準定位活動主題,推動“代表三進·共同締造”走深走實。
一是緊扣中心工作。圍繞“宜居宜業新漢陽”戰略目標,立足街道發展實際,組織代表集中精力攻堅制約區域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組織代表下大力氣推動十升路美食街硬件改造和環境優化,通過代表建議、現場視察、跟蹤督辦,合力推動區域蝶變升級。圍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樓宇建立專業小組代表之家,組織行業領域代表主動上門走訪、調研懇談,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推進融資、政策申報等問題得到落實,推進產業轉型、優化政務服務等一批“金點子”通過代表建議直達政府。
二是聚焦共同締造。代表參與成為推進共同締造的重要力量源泉。一方面,代表積極參與所在選區共同締造項目,幫助十里新城小區改善環境,同時鼓勵代表主動認領改造項目,十里新村小區、二十三中宿舍、十里景秀一期等共同締造項目在代表的全力推動下成為全區示范點位。
三是緊盯民生所需。2023年,漢陽區在全市率先開展民生實事項目全體代表票決制。以此為契機,在公開征集階段,我們組織代表深入調研,廣泛收集群眾反映較大、涉及范圍較廣的實事項目。在項目辦理階段,組織代表主動對接承辦部門,對辦理進度、辦理實效進行集中視察、跟蹤督辦,并實時聽取群眾建議,向承辦部門反饋下一步建議,用實際行動穩穩托舉人民幸福底線。目
三、激發代表履職活力
探索閉會期間代表履職服務管理機制,規范代表履職行為,促進代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要代表參與”到“代表要參與”的轉變。
加強學習培訓,提升履職水平。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方式,加強代表履職培訓,一方面邀請專家、學者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如何做新時代合格人大代表,提好代表議案建議、高質量開展代表活動進行專業輔導,另一方面組織開展交流學習,赴上海等地,學習優秀經驗和做法,幫助代表找準位置、進入角色、發揮作用,提升代表工作整體質效。
完善服務保障,強化履職責任。搭平臺,完善“家室站點”建設,實現代表履職有陣地、有抓手。強管理,積極探索建立代表履職管理系統,形成代表履職的“電子賬本”,通過一事一記、一季一公示、年終匯總評定、動態管理方式,為代表履職考評和“履職之星”評選提供客觀依據,切實提醒代表履職服務不漏項不缺項。緊跟蹤,積極對接代表建議承辦部門,督促落實代表提出促進發展、惠及民生的“金點子”,并及時向代表匯報進展情況,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創新比拼機制,激發履職活力。定期通報優秀履職案例,生動闡述人大代表的履職故事,彰顯新時代人大代表的責任擔當和履職風采。2023年,漢陽區人大“履職之星”首發亮相,以“履職之星”為契機曬代表履職成績單,促進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激勵代表出實招解民生訴求,傾全力破發展難題,切實增強代表服務意識。
接下來,將圍繞更好發揮代表橋梁紐帶、監督支持作用,深化“民情民意聯系點”建設,精心謀劃“代表三進 共同締造”活動,持續加強代表履職管理,激勵代表們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武漢市漢陽區琴斷口街道 武俊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