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朱麗文)64歲的張欣,時髦又愛“顯擺”。
滿頭的小卷兒、好看又不明顯的裸色美甲,背上一個黑色雙肩包,在鏡子前站定,整理妝容。
女兒看到,便問:“喲,又要去‘顯擺’啦?”
給女兒一個肯定的回答后,張欣美美地出了門。
今天有一群小學生要來殷墟研學,提前“約”了張欣,作為導游講解的她要去給孩子們講解,“顯擺”是她跟女兒開玩笑的說法。

【鏡頭一】
“他們叫我時髦老太太,我其實可高興了”
“老師,這個圖案是什么意思?是風向嗎?”
“這不是風向,這是甲骨文的‘中’字,這塊碑是一塊甲骨文版的天氣預報碑,意思是早晨到中午不下雨……”
10月28日,在殷墟遺址的甲骨文碑林里,張欣為前來研學的小學生進行講解。除了在現場講解,她還會在“云端”分享殷墟的小故事。
作為一個“大齡”講解員,張欣趕了個時髦:“咱也學年輕人那一套,在網上開個賬號,講講甲骨文,講講殷墟。”她給自己起個網名叫“小紅姥姥”。
為啥叫這名兒?
小紅是張欣的小名,因為她只有一個女兒,這輩子都是“姥姥”,所以是小紅姥姥。
1960年,張欣出生于陜西一個軍人家庭,1990年隨愛人定居安陽。她總說自己是個地道的外來安陽人,喜歡安陽的美食,喜歡聽安陽話,最喜歡殷墟。
“退休前我就很喜歡歷史,喜歡尋找甲骨文背后的故事。退休后,我成為殷墟遺址的一名志愿者講解員。”張欣自己都沒想到,這一講,就講了10年。
前幾年,殷墟開始出現前來研學的學生,“我很喜歡孩子,想把我知道的殷墟講給孩子們聽,但是每次接待他們的都是導游講解員”。一不做二不休,張欣就去考了個導游證,開始“名正言順”地去給研學的隊伍做講解。
導游證到手,接待的游客群體也豐富了不少:“給小朋友講,基本是本義和故事,給成人講,引申義比本義更重要。比如甲骨文的‘德’字,給小朋友只講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而面對成人,我就會講它的引申義是‘用正義捍衛自己的權利’。所以我要不停地更新我的講解詞,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講出來,讓每一個來殷墟的人都‘聽懂’殷墟,‘認識’殷墟?!?/p>
張欣的“投其所好”讓很多人對她印象深刻,還有人會喊她時髦老太太:“他們叫我時髦老太太,我其實可高興了,因為我知道他們是在說我思想時髦。”
【鏡頭二】
“如果有游客把我問住,我會覺得‘賺’了”
起初在殷墟當志愿者時,張欣的講解詞很單一,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照本宣科”。
一次講座上,有考古學專家提出“志愿者能不能用考古的眼光去講一下殷商的故事”,這句話對張欣觸動很大,也是從那時起,她不再滿足于講解詞中的文物介紹,開始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既然決定要改講解詞的“文風”,那就不能只是說說,買書查資料、走進殷墟相關的博物館答疑解惑……“走出去,‘拿’進來”成為張欣的日常。
這不,她昨天又跑了趟鄭州,一天時間逛了三個博物館:“我就是想知道在書上看到的那八個鼎有啥區別,這一去現場,發現它們就是花紋不一樣。”張欣逛博物館從不找講解,她怕“被別人的思路固定了自己的思維”,她總是提前在家做好攻略,列出自己要逛的館,拿上筆和本,遇上看不明白的,拍幾張照片兒,回家逐個攻破。
時間久了,她的講解詞就不再局限于講殷墟,而是擴大到了殷商文化。
“我覺得殷墟一直在推著我往前走去學習,現在這學習成了我的樂趣。如果有客人把我問住,我會覺得‘賺’了。講解結束后我一定會去努力尋找答案,下次可能就成我的講解詞了?!比缃瘢瑥埿赖闹v解詞總是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各種途徑學來的知識如源頭活水般豐富著張欣的講解詞,讓她在講解時早已不再“照本宣科”:“我明天要接待兩個歷史老師,如果還按照平時那么講,肯定滿足不了他們,我就把跟著考古老師們剛學的知識加進講解詞,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
【鏡頭三】
“殷墟教會我沉淀自己”
有人問張欣,都60多了,為啥講解的時候還這么有激情?
張欣給出了內心的答案:“可能是因為熱愛吧。在挖掘文物背后故事的過程中,我時常被感動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就這么從未中斷地走過了幾千年。每分享一次,我的心就會隨著這些知識沉淀一次。這些年,殷墟教會我沉淀自己?!?/p>
2024年2月,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放,相比以前,張欣又忙了很多:“新館展出了4000多件文物,每一個展柜都代表著一段歷史和文化,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需要去挖掘?!痹谥v解的過程中,她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去更改講解詞,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提及未來,張欣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過好每一天,講好每一場,只要殷墟需要我,我會一直講下去!”
編輯:陳夢伊審核 :郭同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