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鼓浪嶼是1998年左右。
在擁擠的船上,我被擠到了一個角落。
由于對大海的恐懼,十幾分鐘的船程感覺就像一天過去了,以至于后來的游客和市民在碼頭分開,不再擁擠在一起,也很少去鼓浪嶼了。
在我有限的記憶中,除了父親認為海底世界的門票太貴而拒絕購買外,我對鼓浪嶼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碼頭上一排排悠閑釣魚的老人。
不過此時的鼓浪嶼客流量其實并不低,而且由于管理不完善,時不時就有野導游跳出來招攬顧客。偌大的景區就像一個菜市場,非常喧鬧、混亂。
不過,面對游客的到來,原住民依然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并沒有因為旅游業而表現出太多的厭倦。
二十多年過去了,隨著早期的“人口減少”政策等一系列影響,真正的原住民如今已變得十分稀少。
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輕的原住民也紛紛“逃”走了。
很多游客可能會覺得奇怪,島上綠樹成蔭,陽光明媚,擁有價值數千萬的海景別墅,生活在每個人每天都向往的浪漫又藝術的小島上。為什么這么多人在這么香的情況下離開呢?
生活不方便
雖然島上的物資比較齊全,但由于旅游的影響,物價會比廈門島貴一些。
所以,每天早上的第一趟渡輪,阿波姐一定要吃早餐、蔬菜、剛從八個城市買來的海鮮。
沒有購物中心,沒有電影院,沒有可以隨時購物的服裝店,也沒有令人興奮的夜生活。
對于年輕的原住民來說,生活在鼓浪嶼和被關在監獄里沒有太大區別。
只有老年人才能忍受這種簡單而枯燥的生活。
教育資源匱乏
雖然在上世紀初,在各界僑胞的幫助下,鼓浪嶼的文化、學風、教育資源都非常先進,從這個島上走出了無數名人。
但如今,廈門最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市區,所以即使是為了學位,島上的很多原住民也會被迫離開廈門島創業。
康復不等于退休
退休養老不僅要考慮氣候、環境、空氣,最重要的是醫療資源。
鼓浪嶼島上雖然有醫院,但條件比較簡陋,處理居民的小病不成問題。
但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就只能去對面的5A醫院了。
如果半夜爆發一些難治的疾病,往往會因為沒有及時治療而后悔不已。
因此,人們不敢讓老年人獨居島上。
沒有替代的未來
雖然鼓浪嶼旅游業蓬勃發展,但似乎只要把家里收拾一下、裝修一下,樓上就可以做酒店、民宿,樓下出租做紀念品、飲料店也能賺錢。
但事實上,除了龍頭路等少數商業街外,分散在相對偏遠地區的別墅可能無法很好地經營。
這還是建立在你的修繕必須符合文物保護的前提下,不能隨意開放經營。
因此,島上年輕人可以選擇的工作并不多。他們大多數只能在島上工作或住在其他城市。
平靜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的鼓浪嶼旅游流量,雖然在申請成功后受到了限制,但仍然是每年超過千萬游客的熱門旅游勝地。
巨大的客流量不僅占領了原住民的生活場所,也打破了以往寧靜的海島環境。
對于喜歡安靜的人來說,鼓浪嶼顯然不再是一個理想的居住地。
事實上,鼓浪嶼原住民的流失早在上世紀中葉就開始發生。
原本移民海島的華僑紛紛“放棄”了消耗大量物力和人力的房產,選擇返回東南亞等地。
由于產權復雜或無法聯系到后代,這些豪宅和別墅變得無主,大部分被遺棄在島上。
留在鼓浪嶼的后人,或者后來來到島上的居民,都不得不面對現實的人生選擇。
因此,一旦上一代人老去,能夠留在島上的原住民只會越來越少。
也許到那時,鼓浪嶼將真正成為一座“歷史博物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