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王少少
吃最新鮮的農家菜、住質樸的田園房子、走鄉村路……夏日酷暑尚未消退,文化旅游熱度持續高漲,為消費市場增添活力。數據顯示,我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平穩發展,一季度開局良好,二季度持續向好。目前,全國已建成180個國家休閑農業重點縣和1953個美麗休閑鄉村。
草木綠、花果香,各地文化旅游推出新項目,將田園風光打造成“打卡地”。在重慶涪陵,紅酒小鎮景區打造了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田園 休閑 養生”的新體驗。梯田里各種農作物生長茂盛,工作人員將切好的西瓜、煮熟的玉米、紅薯等糧果擺在上面,邀請游客體驗“吃秋”的習俗。同時,他們還用民間方法制作荷葉叫花雞,供游客“貼秋膘”。
在安徽銅陵,鳳凰山村做好了“鳳丹 旅游”文章,修建了2.5公里的河濱步道。沿著它行走,可以看到蜿蜒的河流、大片的鳳丹花田和美麗的自然景觀。逛累了,游客可以到位于大道中部的江南銅鼓鳳棲公路站休息,品嘗特色牡丹云尚拿鐵,領略鳳凰山村獨特的文化氣質。
“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培育壯大鄉村特色優勢產業,要著力挖掘當地資源,聚焦差異化品牌,打造鄉村特色品牌根據當地情況?!睒I內專家表示,當前,人們的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要從更多角度滿足游客消費需求,充分發揮人才保障作用,利用綜合媒體、互聯網等技術,打破時空界限,拓展產品形態,提升旅游魅力。鄉村文化旅游。 ,推動鄉村文化旅游智慧轉型。
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日益催生新業態,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數字 文旅”、“數字 電商直播”等一批新業態在農村落地生根,成為拉動鄉村發展的關鍵增量。據統計,2023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將達到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比2014年增長近13倍。
不少地方發揮數字技術獨特優勢,助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以荔枝產業為抓手,廣西欽州用數字化打通整個“產供銷”環節。通過對傳統荔枝果園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帶動42萬畝荔枝提質增效,將示范區建設成為荔枝文化探索發展示范區。集展示、技術交流合作、果園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在江蘇宿遷建設直播間,將小番茄等農產品銷往全國,打造“種植 農產品加工 休閑、觀光、科研、旅游”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
各地充分發揮本地特色和優勢,依托數字技術創新,將村鎮建設成為現代智慧旅游小鎮。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探索鄉村“農業旅游”產業發展新模式。
在“本土”二字上求出路,在“特”字上求異,在“產”字上下功夫。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新興縣域旅游、鄉村旅游要立足地域特色,保存地方文化,完善配套設施,用小而精致、小而美、小而溫馨的旅游方式產品和服務。打造居民、游客共享、宜居宜游的休閑環境。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僅是‘開門迎客’,更要注重文化體驗、生態保護、健康養生等復合價值觀建設?!睒I內專家建議,農村應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保持傳統村落、古建筑、遺址的歷史風貌。
上述專家表示,要利用先進技術完善數字檔案系統,保存和展示地方戲曲、傳統美食、風俗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物化”鄉村傳統文化、“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將“文化”與“產業”融合,傳承歷史文化,不斷發展鄉村文化,進一步推動“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顯文化、和諧“共生”的旅游發展模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