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言/文 朱銘宇/圖

最近,“蠟瓶糖”在中小學生群體中頗為流行。與此同時,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也隨之暴露,部分產品甚至被檢測出致癌風險物。自9月以來,甘肅、河南、湖北、湖南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開展針對“蠟瓶糖”的專項整治。
“蠟瓶糖”,是用蜂蠟制成的糖制品,其外殼由蜂蠟在模具中固定成型,里面是糖漿,和口香糖相似。它不僅造型精美、口味多樣,而且吃法新奇。別說青少年了,有的成年人也忍不住躍躍欲試,將其視為一種“解壓零食”。然而,部分蠟瓶糖雖然號稱“純手工制作”,卻沒有完整、規范的食品產品信息。這無疑加劇了食品安全風險,尤其是對于缺少食品安全意識、辨別能力較差的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不良引導。
事實上,“蠟瓶糖”只是“網紅三無零食”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小零食,在中小學生間悄然流行,值得引起警惕。需要嚴格規范網絡零食的監督與管理,針對一些特定零食還要給出風險提示。對于已經深入到青少年生活中的那些網紅零食,要及時完善線上線下監管機制,不可任其游離在“監管之外”。家長也要多加引導,警惕網紅“蠟瓶糖”對孩子產生的“甜蜜誘惑”。
多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才是正道。商家追求外觀、吃法上的創新沒有問題,但前提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線,誠信守法經營。何況,說到底,無論產品看上去有多么新奇、包裝多么新潮,品質和服務才是取勝的關鍵所在。將“網紅”所包含的流量轉化為口碑,才能真正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