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科技企業頻出新招:湖北楓樹線業供應的“高士”縫紉線,助力宇航員成功“飛天”;湖北文華粉筆公司研發生產殺蟲粉筆,遠銷海外;湖北中光原科技有限公司定制農作物生長光譜,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科技飛速發展,產品服務日新月異。面對市場環境急劇變化,人才務必更新“知識庫”“技能庫”,掌握職業發展主動權。
產業升級,催生對成長型人才的需求。現代產業以市場需求導向為特點,需要靈活調整產品服務,以搶占先機。而傳統工業的機械作業模式,難以做到迅速響應,往往居于人后。產業特點的變化,驅使勞動者觀念變化。“一招鮮,吃遍天”的價值觀,還需向“招招硬”轉變。一方面,生產方式、生產工具不斷與時俱進,唯有不斷學習新本領,方能做到“以器為用”,實現效率倍增。另一方面,行業規范也在不斷更新,宜應主動了解新形勢、學習新本領,從而規避風險,引領職業生涯健康發展。
打造創新型人才,要樹立競爭意識。競爭是產業發展的內驅力,更是人才成長的自驅力。要與自我競爭,跳出既有知識技能框架的“舒適圈”,主動向外探索,打磨能力,練就復合本領。要向先進看齊,主動對標行業模范先鋒,找差距、補短板,在追趕一流的進程中啟發新思路。要與科技賽跑,在享受新技術帶來的便捷之時,更要考慮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行業沖擊,樹立風險意識,打好主動仗。
培養創新型人才,還須打破“信息壁壘”。勇立時代潮頭,既需要人才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的培養和引導。近日,政企校開展的系列共建活動,正推動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性打磨技能:武漢理工大學與江漢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簽訂人才聯合培養協議,讓智能化航運技術人才得到鍛煉提升;華中師范大學新校區選址盤龍城,為臨空港產業發展儲備更多人才。種種實踐表明,信息暢通讓人才技能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激勵人才朝向專業化領域發展。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工業4.0時代,人才務必自我鞭策、自我打磨,方能在時代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讓個人與社會發展相互成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