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當其他孩子都在享受輕松假期的時候,一群小學生卻早早變身“小老板”,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擺地攤“創業之路”。
“今天是我們擺攤的最后一天了,快來買吧!”鹿城七都島夜市,一群大人經營的面包車咖啡館、燒烤攤、檸檬茶店里,一群孩子發出特殊的叫賣聲。響亮的,他們的攤位口號也很有趣:“我媽媽說我花了太多錢,讓我擺攤養活自己。”
原來,這些“小老板”都是溫州建設小學七都分校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學生。此次“創業”,黃洛辰、滕子嬌、滕子恒、徐陽等7名小學生作為“原始股東”,每人拿出150元零用錢作為成立創業公司的啟動資金。攤位,用于購買玩具、文具和其他受兒童歡迎的物品。熱門小商品聚焦“兒童經濟”。從7月初開始,他們每天晚上7點左右在七都夜市擺攤,每天持續兩個多小時,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這一舉動甚至吸引了很多同學加入,最終擺攤的隊伍不斷擴大。其中一位是從美國探親回來的小女孩,慢慢從顧客變成了朋友,最后加入了擺攤的隊伍。
8月14日晚,記者看到,孩子們從攤位出來后40分鐘內,就完成了多筆交易,其中包括涂裝用具、塑料手環等。在銷售過程中,這些“小老板”不僅會向顧客推薦產品,還引導小顧客用手機、手表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孩子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交易,但說起他賣出的最大一筆訂單,孩子們都印象深刻。滕子恒甚至能說起他7月30日賣的一對價值45元的樂高和卡通貼紙,總共57元。
滕子恒和滕子嬌是雙胞胎。作為攤主之一,他們已經連續打卡一個多月了,幾乎沒有缺席過。滕子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擺攤的方式是讓顧客自主瀏覽,當他們對某種產品表現出興趣時,就會介紹它。當顧客猶豫不決時,我們也會根據產品的特點來介紹產品”客戶需要推薦,有時候生意好的時候,我一天能賺400塊錢左右。”滕子嬌更喜歡擺攤的過程:“這次擺攤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為父母賺錢的艱辛和不易,這讓我懂得了珍惜,更加懂得節約。” ,我也結識了很多朋友,我真的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這讓我的暑假變得很有意義。”
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在暑假期間讓孩子們擺地攤“創業”時,活動主要策劃人之一潘女士表示:“現在假期很忙,孩子們也很忙。”要么到處旅游,要么參加各種培訓班,希望通過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社會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和知識。便士是并樹立健康、積極的金錢觀。”
另一位孩子家長顏女士在活動中也分享了一個故事,“擺攤初期,孩子們面對顧客的討價還價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接受了一個價格。”出于害羞,這遠遠低于產品的價值。但這些挑戰最終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催化劑。”顏女士提到,攤位初步關閉后,家長會帶領這些“小老板”進行回顧和總結,從提高服務質量到調整購買策略,再到突發事件的應對應對突發事件等,不斷改進銷售方式 經過大約一個月的體驗,他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與人溝通、議價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也體會到了制作的辛苦。錢。
到目前為止,這群“小老板”已經通過這次“創業”賺到了3000多元,他們計劃將這些收入捐獻給弱勢群體或有需要的貧困兒童。
記者:石瑩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