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為基層減負工作提供重要制度遵循。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新征程上,我們要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讓基層迸發出更多活力和創造力。
彈奏“以減為先”旋律,緊盯關鍵溯源治理。上面千把錘,基層一顆釘。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之所以長期存在“小馬拉大車”的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職責不清、邊界不明、權責不匹配。從根源上為基層減負,就必須要明晰基層權責,弄清楚哪些工作基層具有決策權和執行權,基層工作人員需要承擔哪些義務職責,以清晰的責任劃分為基層制定務實合理的任務清單,防止層層下壓、層層加碼,讓基層干部明明白白履職,干好“分內事”。其次是必須要規范督查考核,切實優化精簡考核體系、指標和方式,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宜精不宜多、宜簡不宜繁,讓基層干部從填表格、寫臺賬、陪檢查中解脫出來。同時還必須要優化工作流程,開必開的會、開短而有用的會、減少不必要的陪會;堅持問題導向,對當前反映強烈的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加重基層負擔的突出問題,常態化做好核查通報,推動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延伸,促進基層形成銳意進取、擔當作為的干事創業氛圍。
撥動“以賦為徑”和弦,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減負不是目的,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才是根本,因此減負不減作為,減負不減資源,要推動資源、人才、技術下沉一線,讓基層有人辦事、有資源辦事、有能力辦事。精心管理,穩定基層隊伍。進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樹立鮮明用人導向,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注重能力培養,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通過“導師幫帶”“跟崗鍛煉”“素質拓展”等培養機制,讓基層干部成為“多面手”、掌握“硬本領”,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干勁足的精英隊伍。貼心保障,關愛基層干部。將鼓勵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基層干部善作善成,落實保障基層干部的各項福利待遇,積極拓寬上升通道,解決基層干部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隊伍活力。盡心規劃,凝聚基層力量。要提升數智治理能力,從技術上破解數字變異為基層減負,積極探索“數字技術 群眾自治”,以“一張網”“一張圖”推進數據資源的匯聚與共享,切實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少跑腿”,形成干的合力、突出干的成效,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擊打“以效為要”節拍,暢通機制久久為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整頓形式主義、推進基層減負也并非一勞永逸、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持續為基層“減負”“松綁”。要建立健全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堅持“當下減”和“長久立”相結合,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經常性開展“回頭看”,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和清理,動真碰硬整治形式主義的“新馬甲”“隱身衣”,防止反彈回潮、隱形變異、“按下葫蘆浮起瓢”,切實把基層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基層減負,減的是量,求的是質,加的是勁,體現的是實干擔當的狀態,為的是真正沉下心沉下身,集中精力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要建立健全群眾監督反饋機制,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減負工作的監督和評價,綜合運用座談了解、調研走訪、問卷調查、征求意見等方式,深入征求群眾意見、聽取群眾呼聲,及時收集群眾反映的新情況、新問題,分析根源、對照檢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真正從實際出發,從根子上想著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工作提質增效,自覺做到減“虛功”加“實績”,讓群眾成為減負工作的監督者和受益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