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的持續進行,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1179萬人,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1186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就業群體,如何有效促進青年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作為職業發展的新路徑。根據《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指出,自2014年以來,在新登記注冊的市場主體中,大學生創業者超過500萬人。這些年輕創業者不僅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也展現了當代青年敢于追夢、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
“少年心事當拿云”,這句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當今大學畢業生的心態。盡管當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大學畢業生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創新動力和創業活力,他們是最具創新熱情與動力的一代人,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從信息技術服務業到文化體育娛樂業,再到科技應用服務業,青年們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改變著各行各業。在這些行業中,由青年領銜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內外形勢變化,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并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正是創新型企業的突出代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由教育部與政府、各高校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優秀項目和團隊參與,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平臺。全國各地為了進一步激發青年創業潛能,紛紛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予以支持。深圳、杭州等地相繼推出了降低門檻入駐孵化器、減免租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促進了當地青年創新創業氛圍的形成與發展。武漢市近日發布的《武漢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將對符合條件的初次創業者提供一次性創業補貼,并允許個人及小微企業分別申請最高30萬元、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為大學生創業團體提供免費場地,此外還計劃每年籌集不少于20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300個以上優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種種舉措,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滋養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的每一顆種子。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對于有志于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準備充足、勇于嘗試的人。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里,廣大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充分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各項資源和服務,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水平,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探索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大地上,擁抱星辰大海,逐夢廣闊天地,共同書寫時代的輝煌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