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素有“大樹天蓋蓋九洲”之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臨安區,浙皖兩省交界處,距杭州84公里,地處中部地區。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路。 (已開通杭州火車東站至天目山風景區的直達旅游專列)。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古名扶余山,“天目”之名始于漢代。它有東、西兩座山峰,峰頂各有一個水池。終年不干,猶如仰望天空的眼睛,故名。 (天目山屬于黃山余脈)
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是國家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被國家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群峰蒼翠,古樹險石,流泉飛瀑。素有大樹王國、清涼世界之稱。古今皆為風景名勝區。天眼千姿百態,靈山深十里。它賦予人類取之不竭的燦爛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魅力。
天目山是名副其實的“大樹王國”。這里古杉、古松、古銀杏等原生古樹比比皆是。千歲以上的樹木有580多棵,500年以上的樹木有820多棵,百歲以上的樹木不計其數。名樹之中,有四處奇景。銀杏是世界上其繁殖繁殖的始祖,柳杉群落在世界上分布廣泛,極為罕見。金松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天上唯一的鐵木,就是“大地獨生子”。
親眼所見,獲得更多感悟,不虛此行。旅行,就是行走在路上,與大自然相處。置身于古樹之中,呼吸天然氧吧的新鮮空氣,尋找內心的寧靜,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大樹王風景區占地7.6公頃,海拔約1000米。景區內古樹參天,奇花異草滿地。是天目山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的聚集地,是游客必到之處。景區內有活化石“同一屋檐下五代”野生銀杏、世界罕見的大雪松群落、參天大樹金松。這里,塔院寂靜,禪林悠長,佛道遺址并存。
一路上可以看到許多高大的雪松樹。柳杉為常綠喬木,樹形高大,樹干粗直,氣勢磅礴。是西天目山四大特色樹種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柳杉群落就位于這里。
“大樹王”早在宋代就有千秋樹之稱。胸高直徑2.75米,可供8人擁抱。清朝乾隆皇帝曾到此巡視,并用玉帶環繞,被封為“大樹王”。此后,游客剝皮制成靈丹妙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皮就干涸了。錢王軒詩《大樹王》:龍鱗古樹千百年來,被封為王,民間口傳。皮片可以治愈干燥和疾病,因此無需在島上尋找神靈。
民國時期,僧人筑墻護寺,旁有于右任題寫的“大樹王”石碑。 1939年3月,周恩來來到這里,與黃紹子等人擁抱這棵樹。游客來這里拍照或寫抒情詩。有句話說:“不到樹王,就不算到了天目山”。盡管這棵樹王已經死去70多年,但它仍然傲然挺立。枯死的樹干上又長出了新綠的枝條,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景象。
“五代同堂”野生銀杏。世界上銀杏的祖先,已有12000多年的歷史。周圍有20多株大小不等的樹苗發芽,組成了“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因而得名。炎熱的夏季,它的生長茂盛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座被時間封印的大山里,一億五千萬個春秋,保存了遠古物種的基因,造就了數百公頃的樹木王國,曼妙之美和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學。也是被無數人認可的原汁原味的自然味道。是的,很遺憾。
徐志摩先生游覽天目山時,寫下了《天目山筆記》一文:“山中不見得清靜,寺廟隱于參天大樹之中,早晚有風,聲響”。松樹的韻律,蟲鳴的聲響,亭上的大鐘,殿上的木魚,以及連接泉水的粗竹筒,裝在左右兩側。這些都是自然的聲響,時而緩慢,時而急促地加入了天上和地上的各種聲音,寂靜無聲;而山里的聲音,無論是泥土中的蚯蚓的鳴叫,還是地里的蟲鳴。半夜橋人唱的怪調,有其獨特之處:純凈、清澈、透明,像冰水一樣沁入脾肺;洗漱后感覺更干凈。泉水,這些山音,雖然也是聲音,但顯然有凈化的作用。”
靜下心來,沉浸其中,也許你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